劳动节前夕,感悟地震灾区劳动者心中之“信”

时间:2013-04-26 14:25   来源:人民网

  央视新闻报道,芦山“4.20”7.0级地震灾区,近日宝兴县灵关镇下雨增加了次生灾害风险。4月23日下午,武警救援部队接到群众反映,有一处山体出现了裂缝,而那里有3位高龄的老人被困在村子里,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5岁,处境非常危险。战士们排除险难最终将老人们安全转移到山脚下,然后送到安置点。

  既然是抗震救灾,武警战士艰辛救人的事例当然会举不胜举。然而在抗震救灾宏大画面中,这样一则普通而平凡的事例,却折射出灾区劳动者、也就是现场不同人群他们心中的“信”。

  毫无疑问,面临地震这样的危难时刻,灾区的群众百姓是非常相信子弟兵的。群众之所以要将险情告诉武警战士,是因为相信他们能够出手相助,而且能够救人成功;九旬高龄的老人之所以愿意被战士背走避险,一方面当然是人之求生本能体现,另一方面却也是源于对战士的信赖与依托。越是惊险困苦时机,原本陌生人之间的心理信任基础就越面临严峻考验;所幸的是,在雅安芦山地震灾区,救援战士与被困群众,以实际行为在这场考验中赢得了高分。

  另一个层面,在参与救人的武警战士这边,亦是以事实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作出了诠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又是每一位军人的最高使命;成千上万的武警战士参与抗震救灾,但其中能被新闻记者的摄像或镜头聚焦者,比例应该是少之又少。所以可以想到,即便没有记者跟着采访报道、没有面对着媒体或舆论的镜头,前往救出高龄老人的几位武警战士,也会和抗震救灾现场中的其他战士一样,毫无怨言、历尽所能地履行自己所信仰的天职,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终极使命!

  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以来,多数的受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转移和救灾物资,救灾物质得以快速而有序地发放,次生灾害可能因防范有效而大为减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得以及时启动……这一切,或都在于参与其中的每位劳动者、会每位中国人都有一个“信”:那就是地震这样的天灾即便不能被预测或避免,但是面对灾难的信念、姿态与作为——信自己、信他人、信社会、信国家……,只要坚守住自己心里的“信”,就可以有着更为积极与阳光的选择!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