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动物,总让我觉得可爱,大概很多人也是一样。对了,现在有一个比可爱更流行的词,“萌”。
然而,“萌”的背后,却隐藏了许多悲惨的事实。
比如,最近有个视频非常热门:一只小小的猫头鹰被人类大手轻轻抚摸,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科普网站果壳网却泼了一盆冷水:小家伙显露出的“萌态”,不是因为感到舒服,而是处于应激状态之中——被吓惨了。所谓“傻气乖巧”,实际上是身体僵硬,动作缓慢。处于这种状态的猫头鹰,还会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甚至特别容易死亡。
于是,许多先前还大呼“萌”的网友,纷纷感叹多了一份负罪感。包括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人家的痛苦之上,即便是出于无知,也让人觉得罪过。
仔细想想,在“萌”的背后,悲惨事实何止一桩。
折耳猫,有着与众不同的耷拉着的耳朵,因此备受喜爱。殊不知,它的折耳起因于基因突变,而这种基因突变,导致它很可能患上一种骨骼遗传病,造成肢体或尾部的残疾,对猫来说,非常痛苦。因此,人们为了避免这种遗传病,规定折耳猫不能与折耳猫进行繁育。但即便是折耳猫与非折耳猫交配,其后代仍有可能罹患病痛。
沙皮犬,因其独特的皮肤褶皱受到追捧,但过多的褶皱却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皮肤病。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纠正追求过多褶皱的倾向,让狗狗生活得更加轻松。斗牛犬,以前也不是长得如今这般头大肩宽的样子,人类的选择性育种改变了它的外形,也带给它痛苦:幼犬出生时可能难以通过产道,母犬需要剖腹产。
据报道,美国一只小白虎因近亲繁殖,智力不全、身体机能不佳。白虎本来只是基因突变的孟加拉虎,数量有限,人类不合理的“偏爱”和由此产生的“需求”,左右着它们的生存和繁衍。同理,在某些“狗场”,某个犬种受到市场青睐并非幸事:一些母犬的一生,就是在逼仄的笼子里一胎接一胎地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贩卖者的贪婪……
当然,“萌”的背后,更多的还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温暖相依。只是觉得,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了解人类与地球其他成员的关系,从而避免将所思所想所欲,自以为是地强加于它们。“萌态”之下的颤抖,你可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