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那会儿,有外国运动员下了飞机就戴口罩,这让咱们做东道主的很伤心——嫌咱们空气脏,也不能这么夸张羞辱人吧?
都说撑面子,撑面子。靠撑的东西,总归吃力。四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天空没能撑住那时的蓝。这阵子雾霾的日子更是多起来了,咳嗽的人也多。“北京咳”,这个在外国人中流传出来的一句调侃的话,在国人嘴里也频频出现。北大人民医院一位专家对此表示非常愤慨:医学上根本就没这个词儿,这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说什么北京咳”。
专家之所以激动,对于医学概念的认真和严谨是一个方面,对于国人随嘴糟蹋了北京这个好词,也有着怒其不争的拳拳之心。人家外国人说倒也罢了,你一北京人,往自己头上浇屎,贱不贱啊你。
北京这个地名,应该跟什么样的词组合起来才般配?美丽、庄严、伟大……总之任何一个组合,都不能失却赞美的格调。北大这位专家代表了部分国人的心态:肺尖上可以难过,面子上必须好看。
这是一种脆弱的坚强。宁愿委屈了自己的肺尖,也不能委屈了昂贵的面子。你可以说香港脚,可以说地中海贫血,也可以说伦敦雾都,甚至可以说唐山咳石家庄咳,但“北京咳”绝不可以有。
照这个理,说到北京这个词,哪怕您正咳嗽着,最好也要克制住,露出笑容可掬充满崇敬的表情来,奥运的时候外国人戴口罩我们最好同仇敌忾,奥运后实在撑不住雾霾您想怎么戴就怎么戴。
吸着雾霾的空气,撑着形象的面子。咳着肺尖的嗽,操着北京的心。这种看似淳朴的家园情怀,搁四五年前,积一股子激情,叫爱;搁今天,吸一肚子雾霾,叫悲。“北京咳”,这句带点调侃带点无奈带点泊来的新鲜词,无论是在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眼里,还是在庄严情愫的老北京心里,它都应该只是一个病例,是一个群体面临环境污染所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它最终叫不叫“北京咳”不要紧,要紧的是,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改善和治理人的生存环境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自信的北京、坚强的北京最大的面子。
北京的面子,不是一个咳字就能侮辱得了的。扭曲人性的面子,不是靠力气能够撑得住的。那些坐等天风才能吹散的雾霾,那些只顾利益不顾环境的雾霾制造者,那些治污无方驱霾不力的管理者,才是污损北京这个好词需要呵责的对象。把人性的关怀做好了,把北京的蓝天还给世人了,把自由呼吸的权利还给世人了,那时候叫不叫“北京咳”,北京的尊严总在那里,北京人的面子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