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永康市五金城经营钢丝网的老板杜光华请员工吃饭,一名员工因喝多了酒在溪边方便失足落水,身家过亿的杜光华跳河救人不幸遇难。25日,永康市授予他“见义勇为勇士”称号。(今日本报B04版)
事业有成,身家过亿的杜光华,为了抢救醉酒落水的员工而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他的身后,不但是悲痛欲绝的父母、妻子,还有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杜光华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他所在的永康市,人们赞之为“富者的表率,义者的典范”。
在公众对杜光华事迹给予关注,在媒体对英雄进行报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小细节也颇为值得注意,那就是大家无一例外地把他亿万富翁的身份作为一个重要的看点。言外之意,似乎因为他是有着亿万身家的富翁,所以他的行为才更加值得赞赏。这种简单地把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放在天平的两端加以衡量的做法,显然有失妥当,因为这两者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很多时候,见义勇为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是财产损失,可能是身体残疾,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在自己的员工不慎落水,生命危在旦夕,杜光华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他肯定没有因落水的只是一个打工者而考虑自己的身价,因为当时的情况,根本不允许他有这样的考虑,更不允许他去计算彼此的身价和身份。
所以说,不管下水救人的是拥有亿万身家的老板,还是一文不名的普通人,在他们为挽救他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之后,我们都应该关注他见义勇为的精神和义举,而不是他的财富多少和老板身份。毕竟,在见义勇为的精神层面,所有的见义勇为者都是平等的,不分穷富,无关贵贱。
见义勇为无关身份,只关精神,过度关注见义勇为者的身价和身份,实际上也就是过度关注见义勇为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成本”,这必然会喧宾夺主,忽视了见义勇为的精神价值,不利于见义勇为精神的提倡。如果要真的关注见义勇为者付出的经济成本,那么不妨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对见义勇为者进行精神抚慰和经济救济上。
比如在本起事件中,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做好对杜光华亲人的抚慰工作,如何安排好其身后家属的就业、孩子的上学、父母的养老等问题,让英雄走得无牵无挂,让公众能够从杜光华身后所“享受”的厚待中获得激励,进而把社会的见义勇为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