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一名意识不清的患者,辗转了几家医院,都因为急诊没床而被迫转院,最后好容易被120送到了协和医院急诊,仍然面临没床没设备,提出让他们转送别家,“120告诉我,到这里已是第五家,都没床。看着家属欲哭无泪的脸,心理防线顿时倒塌!”
全市急救资源不联网,病人找床只能凭运气。造成这种状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急诊不设门槛,一些普通病患占据了大量急诊资源;二,各综合医院都设有急诊科,但各家医院急诊的技术水平千差万别,有的看不了脑出血,有的治不了急性心肌梗塞。还有的医院急诊就是头疼脑热患者的集中区,真正来了重病人,却腾不出人手和设备来认真对待;三,急诊没有一个合理的分流措施,导致很多不适合再留在急诊科的病患继续占据急诊资源;四,管理部门没有整合资源,建立一个系统的急救平台。
在很多发达国家,对急诊资源都实施统筹管理。这些国家一般不让所有的综合性医院都设立急诊科。而是根据地域情况,对急诊资源进行区域布局,在一定的范围内(方圆5-15公里)只指定一家有一定水准的综合性医院设立急诊科,承担所辖区域的所有急诊工作,不但保证了急诊的基本质量和技术水平,而且要求急诊有很好的分流措施,以保证所有到急诊的患者,在4个小时之内,要么送入专科病房,要么回家等待看专科门诊,保证急诊病人不堆积,随时为需要的患者做好准备。
而且,在很多国家,急救体系还十分重视信息的及时传递,多数时候,急救病人在送往医院途中,其相关信息就已经在寻呼平台、急救车和医院急诊科联网。急救车可以有目的地把病人送往有床位、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医院急诊科也能为急救人员实施抢救提前做好准备。
当下,除了医院应该规范急诊的门槛,将急诊病人及时进行分流外,管理部门也应该统筹整合资源,建立急救资源联网体系,改变当前各个医院急诊各自为战的局面,最好按区域建立专门的急救中心。否则病人的急诊之行,恐怕就改不了撞运气的悲哀。(郑山海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