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辛辛苦苦,供小儿子一直上到大学,并且毕业后留在南京成家立业。可没想到的是,老父亲大老远从老家赶来,想看看孙子,儿子却不让他进家门。(11月14日《现代快报》)
父亲远道而来,最多不过小住几日,更何况,小张宁愿“带父亲去饭店吃饭、喝酒”,可见其并没考虑经济问题。合理的解释很可能是人们所推测的“嫌农村父亲寒酸”,担心父亲丢其面子。有人不免想骂: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堂堂大学毕业生连这个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着实是悲哀!但是,小张的举动固然该责备,但得了“爱慕虚荣”这种病的,又何止他一人呢?
日前,贵阳一女大学生因为担心前来送羽绒服的母亲让其丢人,硬生生将母亲拒之校门外而不见,最后母亲不得不通过快递将羽绒服送去。类似一幕,并不鲜见,在我们身边只要细细观察,就存在不少“小张”。因此可以说,爱慕虚荣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社会病,这也注定了这种病态很难通过对个体的道德说教去根治。
一些数据也许更能佐证这种社会病的严重性: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2.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严重,40.6%的人明确表示“反感”爱吹牛的年轻人。很明显,尽管不少人反感吹牛,但大部分年轻人又在有意或无意间吹牛,这种“人格分裂”何尝不是爱慕虚荣的表现呢?
很多人爱慕虚荣与整个社会心理浮躁密切相关。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转型时代,社会心理、既有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为浮躁文化提供了滋生之地。君不见,“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拜金言论大行其道,不惜一切炒作成名的事例充斥各界……这种浮躁心态,归根结底是部分社会成员担心自己被边缘化或被强势群体排除在外而至——爱慕虚荣不过是尽量展示自己与弱势群体是“泾渭分明”的关系。
社会浮躁心态也渗透到一些政府部门。例如争夺“名人故里”,某些面子工程。“上行下效”的道理提醒我们,要改变社会浮躁心态,需要从政府到民间的整体摆正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