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离婚”后面的管理空白

时间:2012-11-01 14:59   来源:钱江晚报

  在贵州市的中心城区云岩区,一股离婚热潮已经持续了近一周,云岩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平均每天要为120余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工作人员最晚要加班到晚上7点才能下班。引发离婚热的直接原因,是云岩区的农房确权登记。因为每户能确权的房屋面积为240平方米;如果夫妻离婚了,一户变两户,确权面积也倍增至480平方米。正是如此,许多拿到离婚证的夫妻一对对都兴高采烈的。“宁毁一座庙,不拆一桩婚”的古训,此刻显得那么陈旧,背时。但是,在利益面前,婚姻被弃之如履,那么一文不值,总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这就给现代社会治理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利益博弈社会中保持婚姻的稳定?是否可以让婚姻与感情免于金钱的“考验”?

  “宁毁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其实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价值尺度。传统社会中,性、生育与婚姻三位一体,其中婚姻居于核心地位,婚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婚外的感情与性行为是被鄙视的,同时也没有房屋、遗产等经济因素威胁婚姻的稳固;当时的人们并非没有经济利益考虑,但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是在婚姻内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婚姻和利益是结合起来考虑的。而现在婚姻和利益是可以分离的,可以通过放弃婚姻来获得利益,古训的失灵,宣示着习俗的消解,文化的失范。

  对云岩区的离婚夫妻来说,“文化失范”太过抽象、辽远,但是,“假离婚”带来的各种烦恼和痛苦却是真实的。云岩区许多老人对于自己儿女离婚都忧心忡忡。一位前来离婚的老人说,他宁愿自己和老伴离婚,也不让孩子们离婚,因为他看到过许多“假戏真做”的案例。但不离婚又可能“吃亏”。该区某个项目拆迁时,一家人为了获得更多补偿,弟弟和姐姐家都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补偿后,姐夫和弟媳“私奔”,两个家庭因此破裂。民政局一位干部感慨:这是金钱不能弥补的遗憾。父母离婚给孩子心理会造成什么的影响和震荡,虽然报道没有提到,但不等于不存在。

  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只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中去,只有管理部门将这些意识渗透到有关规定中去,才有可能避免“离婚潮”的出现。云岩区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局副局长伍封荣接受采访时,解释了他们的有关规定:“对于每户超出实施细则规定面积的,暂按无证房保留,因此无需离婚。”显然,该局在作出这个规定时,对村民心理缺乏了解,也是对社会现实缺乏了解。“暂按无证房保留”这样不确定的规定,并不能给有关村民以安全感。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落袋为安”,何况他们看到很多受法律明文保护的利益都可以被侵犯,怎么会相信一个“暂时”的、不确定的承诺?

  但是,这样去要求负责农房确权的有关部门,要他们为“离婚潮”负责,要他们考虑到国人的文化心理,是不是过于苛责?他们不是研究机构,不是文化宣传部门,他们是办理具体事务的。“我一早去婚姻登记处看了,很多人挤在那里。”比起很多干部来,伍封荣副局长会跑到民政局去察看,应该算是很有责任心了。但是,有责任研究、考虑这些社会问题的研究机构、文化宣传部门,又没有权力去过问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性层面的问题。那么,谁应该为社会管理的空白负责呢?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