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福利中国”正在形成

时间:2012-09-06 13: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期,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出台,大病保险报销不得低于50%,这件事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可能很多人还未认识到。该制度的建立,可说是我国自建立医保制度以来最重大的突破,有专家就称,有了它,2012年可称为“福利中国元年”。

  如此评价该制度的重要性,并不夸张。在温饱乃至小康解决后,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什么?生病,尤其是大病。对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可能把全家此前辛苦赚下的积蓄化为乌有,坠入困顿之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以至现在还有人生了大病,宁愿坐在家里等死。

  尽管我国针对不同群体,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但多数群体的医保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农民,其新农合的保障水平更低,一般只能报销几千块钱,经济发达地方也最多只能报销一、两万,对大病来说,这个钱根本是杯水车薪。

  大病不但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影响患者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影响中国内需主导型社会的建立与发展。一个人患了大病后,为筹集巨额治疗费用,其全家就不得不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最大程度地压缩各种本来用于个人或家庭发展,或使生活过得有品位的费用,这样的生活因此变得没有质量可言。不仅如此,在医保不完善和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即使没生大病,也不太敢消费,而是积攒起来,以备将来患病之需。这同样会降低个人和全家的生活水平。当这样的家庭占到全国相当大部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国内消费需求也就不可能拉动起来。消费起不来,则只有靠投资,靠出口。这就是中国形成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原因所在。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内需启动不了的一大根源是担心患病无钱医治,那么,如果有比较完善且相对高水平的医疗保障,人们就不怕生病,就敢于为改善生活或自身发展而去花钱。所以,这次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在现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直接目的就是要解决人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

  而从当前来看,此项制度安排对促进中国尽快走出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极有助益。因为在经济困难时,要建立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前提是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只有收入提高且预期良好,人们才敢放心消费。因此,稳增长的关键,其实不是进行大力度的投资,而是大幅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提高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二是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并提升社保水平。

  大病保险报销不低于50%的意义,还可从经济发展目的来看。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回馈民众,使民众过上有质量保证的、富足幸福的生活。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发展机会都不一样,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不是所有人都可过上体面生活的。这个责任就落在国家身上,需要国家做好这方面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不低于50%的规定,真正表明我们开始进入全民福利时代。

  有些人不赞成“福利社会”的提法,认为在目前发展水平不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国家去解决的情况下,不宜盲目地迎合百姓的需求,建设“福利国家”,何况百姓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福利也是刚性的,上去了就下不来,很容易掉入“福利陷阱”中,最后被沉重的福利负担所吞噬。不能讲这个告诫一点道理都没有,但把发达国家的情况简单比附中国,是不妥的。发达国家现在是福利过度,从而养成了一些人依赖福利的心理,所以它要走出危机,须削减福利;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福利不足,社保医保水平还很低,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速,还赶不上经济增速和财政增速。在这种情况下谈警惕福利陷阱,杞人忧天,还可能发出错误信号。

  “福利社会”是中国百姓的千年梦想。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民众离梦想更近一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