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州日报》的报道称,近日,武汉大学博导教授、舆情专家沈阳的团队用软件抓取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250个网络名人的微博1624783条,同时选择了4个常用骂人词语,共得到脏话微博6246条——“脏话率大于千分之三点八,明显高于一般网友。”一些网友认为这恰恰说明“人的素养与名望不成正比”,一些网友认为这与素质无关。
这样的调查结果绝非危言耸听。早先就有媒体总结截图为证:那英曾在微博里发出“别tm以为我滥用交警特权!几条马路都管制!”小S曾在微博里写道“一点屁用也没有。”最雷人的要属北大教授孔庆东的一条“经典”微博:“《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X你妈的!”如此大言不惭地转述自己的粗口,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在网络的意见场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忙着宣扬和兜售各自观点,而网络名人们作为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其给出的观点往往被认为更加权威,因而时常被当作意见标杆,潜移默化地引导着舆论发展的进程,甚至在跟帖附和者的不断参与下形成庞大的意见场。很多网络名人具备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关注度,是各领域的佼佼者,甚至是名噪一时的大红人。
由于名人效应,名人微博的爆炸效应和影响力大得惊人,有时即便是寻常的观点,一经名人发布,也变得异常有含金量起来,难怪有网友调侃:“我们上微博,叫围观;冯小刚上微博,叫生产力。”
可掌握了“生产力”的网络名人们,咋就那么容易发飙骂人呢?是想以此刺激公众神经博取眼球?还是纯粹想在众目睽睽下摆威风?或是被相关利益集团操纵的结果?再或者用有技巧的脏话来抢占道德制高点?
世界变化快,人心压力大。有点小情绪在所难免,情绪失控也无法事先预料,但总得分个场合不是?对于社会上有争议的事,网络名人挺身而出,摇旗呐喊,自是有道义担当的表现,可一旦超出理性的尺度,动不动就爆粗口,无疑让意见的引领功亏一篑,本该有的公共责任也因此泯灭殆尽,剩下的只有公众的鄙夷和冷漠。
此外,一些名人对于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厌其烦地晒来晒去、牢骚满腹也就算了,还时不时用不干净的字眼儿污染公众视觉,当真以为大家都那么有兴趣吗?
这里,笔者想以一介不加V的草民身份,@一下诸位集万千粉丝宠爱于一身的网络名人:您当然有权嬉笑怒骂、在网络空间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宣泄也要有个最起码的底线不是?在微博的“个人通讯社”里,您起码也维护下声誉,顾及下口碑,对得起公众膜拜,也对得起社会责任,退一步说,起码也要对得起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大“红”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