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奖学金为何引争议

时间:2012-07-30 10:44   来源:广州日报

  据《扬子晚报》报道,加“V”认证的“丹阳城管局”近日发布了一条微博:“请我局系统今年有子女考取本科院校的职工,在收到入学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和所在单位联系,以便于我们发放城管奖学金。”就在网友们热议“城管奖学金”来源时,该条微博却突然被删。记者调查证实,官博被“误读”了,其实是全系统扶贫帮困爱心助学,删帖是惧怕被“妖魔化”。

  一件爱心助学的好事,却差点因为官博被“误读”引起一个网络事件。丹阳城管局以及全国城管系统的工作人员也许觉得很委屈,但这个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偏偏是“城管奖学金”能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和热议?

  在网络搜索“城管”一词,其自动联想生成的是“暴力执法”、“打人”、“城管来了”之类的词语,“负面效应”不言而喻,这恐怕与城管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其实,城管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行使集中管辖权而设立的一支执法队伍。这支队伍的主要工作便是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也就是解决小贩随地乱扔垃圾、占路违法经营等,可如今很多地方的城管由于自身的粗暴执法日益被“妖魔化”,本身成了“问题”。

  城管形象是个什么“问题”?小而言之,它代表一个群体的存在状况;大而言之,它代表的是一个部门或地区的形象。良好形象有利于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好心情和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时良好形象也有助于增加社会互信和给自己带来尊严,反之亦然。

  记得一位美国作者写过一篇文章《好名声的力量》:父亲叫当时16岁的作者去一家商店赊购生活用品,作者是一位黑人青年,他害怕“那些商店的营业员就像防贼一样地盯着我”,然而商店老板说,“行,你爸爸是一位讲诚信的人”。说着他就转身向别人介绍:“这是詹姆斯·威廉斯的儿子。” 原来作者的父亲詹姆斯·威廉斯在当地的信用是出了名的!这几个字为一个即将成年的人赢得社会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了大门。就在那天,作者发现一个好名声能够给良好的愿望带来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财富。大家都知道威廉斯家里的人为人正派,言而有信,自尊自爱。

  社会是个人和家庭的组合。一个好的形象,一个好的名声,其能带来的“正能量”是难以估算的。要警惕的是,“负面形象”带来的破坏性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城管这种带有强制执法职能的群体。从这个角度看,“丹阳城管局”的“城管奖学金”引起网友热议,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城管的“负面形象”,是在人们长期耳濡目染以及媒体的报道中形成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城管的执法活动进行规范,提高城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社会制度层面的监督。(张永恒)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