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石景山区环保部门规定,凡市民举报扬尘污染经查属实的,环保部门都会给予现金奖励。消息一出,当地居民很受鼓舞。
与之相对照的是笔者一位同学的遭遇。家住北京富力城小区的此君,因为窗外富力十号工地严重扬尘已经半年不敢开窗。他向城管、北京市非紧急救助热线12345投诉不下5次,可得到的仅仅是几次简单的回复,扬尘污染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更令他气愤的是,双井城管大队就在距离工地不足一公里的路段办公,“工地是他们上班的必经之路,他们怎么就看不见这里的污染?”
一面是奖励举报,一面是投诉无果。奖励举报者,不仅想要管住看得见的污染,还要让群众成为自己的千里眼,将扬尘污染降到最小程度;而不想作为者,即使扬尘污染就在眼皮底下,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污染的发生蔓延。
去年冬季以来,细颗粒物污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北京为此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促进细颗粒物减排。严限外地“墨斗鱼”进京、提升本地车用油品质量、提前实行汽车排放国五标准,这些措施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M2.5的排放。但是必须指出,这些措施起效的背后,是大量的环保投入和大量的行政成本。从北京细颗粒物的来源看,扬尘污染一直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与其他措施相比,治理好扬尘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起效快,而且投入更少。
扬尘是常态污染,需要长期的严格执法。作为施工扬尘的主要执法单位,让有限的城管工作人员管住所有工地扬尘,当然不可能,这就需要动员公众参与监督。既然有群众的投诉,这些投诉可以说证据确凿,责任清晰,接受投诉的部门还作了简单答复,为什么答复之后难有结果?
群众当然有理由认为这是个别执法部门不作为。扬尘污染应该是属地管理,如果执法人员拥有处罚扬尘污染的权力,群众屡次投诉却没能解决问题,那只能说是执法者没有认真对待群众的监督和举报。是责任心不强,还是有其他原因,这就值得深究。
针对扬尘污染的投诉没有结果,并非个别现象。在缺乏有效监管状态下,扬尘污染制造者的气焰更加嚣张,这不仅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挫伤了公众参与扬尘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个别区域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从小的方面说,导致整体污染治理效果打折,从大的方面说,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受损。
扬尘污染治理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住建、城管、环保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要做好治理工作,必须突出管理的力量。针对扬尘污染治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上级管理部门不妨认真梳理投诉不断的工地,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扬尘污染投诉不仅有回音更要有效果,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孙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