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6月11日《经济参考报》)
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可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在精尖大脑的指挥下,却一直在做着背叛大自然、破坏资源的伎俩,并在由“慢性自杀”代价而换取的享受中自鸣得意。中国的工业和科技发展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晚,发展的代价也更为惨重。为此,我国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决断,意在走出发展之初以环境换取GDP的误区,朝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为此,在科学发展的大旗下,全国上下群情激昂,积极响应。可我们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保护资源、呵护自然的意识和底线,所有呼应都只能是口号,破坏行动依然在继续,只是有的在遮掩,有的在回避。
国家一提科学发展,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尝试。事实上,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最为重要的,必须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低洼中走出来,切不可为求发展速度而置环境和资源于不顾,而要走科研之路。这点,对于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因多年的优势,在积累了大量资金和成熟的市场经验的基础上,一些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可以做到,也纷纷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或许有人会说,目前尚处于践行科学发展观之初,难免走弯路。问题在于,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走弯路是允许的,而如果一开始就把方向搞反了,那就是南辕北辙。
我们有必要反问一句,现在,还有多少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没被污染?我们天天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可除了人为地添加“毒素”之外,我们应该明白,食品的源头,空气、土壤、雨水的纯净都得不到保证,都已被污染,所生长和制造的食品能有保障吗?(朱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