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修屡伤的大桥让人浮想联翩

时间:2012-07-19 08:45   来源:法制日报

  一场雨过后,南京长江大桥桥面上出现117处坑洞,不少坑洞深约7至8厘米,现场照片显示部分桥面钢筋裸露。据悉,大桥自2002年进行了建成30年来首次大修后,每年都要进行维修。今年5月初大桥刚刚修补过,但却年年维修,年年遇雨出现坑洞(7月17日《扬子晚报》)。

  相对于武汉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大桥或许是幸运的——武汉长江三桥建成10年,大修24次,平均不到一年修2次,而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已有近40年,除了一次大修,就只有每年的小修小补。可即便如此,仍不能不令人对这座桥的“健康状况”浮想联翩,在“屡修屡伤”的表象背后,是不是有着渎职与贪腐如影随形?

  大桥管理方的说法是,主要是因为每次维修都难以彻底,受条件限制,每次只能修表面,不能修基础,同时得不到有效的“休养”时间。另一个原因则是大桥设计流量为每天1万辆,现在每天接近10万辆,大桥不堪重负,造成破损也无法改变。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仍有待更权威的调查,但就算属实,这是否就是造成南京长江大桥屡修屡伤的全部理由?

  恐怕不然。管理方曾于2002年对大桥进行首次大修,应该说,其时已经具备全面修缮的条件,修表面还是修基础,关键就在于管理方出于怎样的考虑——是否避免陷入反复维修。至于说大桥的设计流量,在首次大修或之后的修补中,技术和施工上更应该有所预见。而如今,管理方搬出“受条件限制”或车流量过大等理由,显然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初,南京长江大桥就开始全面维修。据当时媒体披露的细节,大桥上的施工方称,本次维修有别于以往“坏哪儿补哪儿”的维修方式,是将整个路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维修,因此这次维修较为彻底。但很可惜,短短两个月,一场大雨就将大桥彻底打回原形,这种尴尬或许已经告诉我们,屡伤屡修的背后并不简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运用,大桥维修的质量本不该出现问题,更不应沦为民众的“伤心桥”。陷入“屡伤屡修、屡修屡伤”的恶性循环,无休止地投入,固然有施工单位的责任,但也有监管部门的失职。而比这更让人忧虑的是,貌似积极的屡伤屡修,是否只是为了给某些人创造更多渔利的空间和机会?(禹海君)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