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辽沈晚报》报道,辽宁抚顺市月牙岛西跨河大桥6月18日发生不明原因坍塌。坍塌的大桥长416.4米,原计划7月竣工通车。记者从辽宁省招标投标监管网上了解到,抚顺月牙岛东西两座跨河桥工程计划投资额共达5800万元,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
既不是跨江跨海,也不是建在地质复杂地带,一座大桥还没有竣工通车,就这样坍塌了,给公众留足了想象空间。数千万元政府投资,高调的民生工程,为何如此诡异地倒在了公众眼前?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大手笔中的大问题屡见不鲜,大桥提前进入“多修期”,大路上冷不丁冒出“塌陷游戏”,千里之堤,早就不是“溃于蚁穴”,而往往溃坏在质量不过关的猫腻里。其实,类似的路桥事故不止抚顺一家。比如,南京媒体4月18日报道称南京桥北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铺砖一捏就碎,称该工程存在质量问题。而当地水利局随后回应称,堤防工程经过检测合格,“一捏就碎的砖头”是将台阶与上堤隔离的水泥砖,无承重要求,抗压强度合格。
去年年底,江苏泰州市高港区一男子在家门口倒车的时候,不小心撞破护栏坠入了冰冷河中,居然揭开了泰州南官河河堤工程质量问题。原本应该用钢筋水泥修筑的堤坝,竟然使用了芦苇杆代替,实在匪夷所思。再往前,浙江衢州2000年底完工的长风大桥设计标准应抗“百年一遇”洪水,建成后当地从没碰到百年一遇洪水,但桥还是开裂并被迫重修。而事发后一段时间,仍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被问责。
路或者桥,倒就倒了,舆论似乎也审丑疲劳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路桥的标准如何滞后、招投标程序如何吊诡、转包背后有多少猫腻,而是一座座桥、一段段路不明不白“夭折”后,管理者的责任究竟兑现在哪里?从过往的案例来看,除了个别牵扯人命的路桥事故后,偶有地方官东窗事发外,大多数的倒塌事件,一些地方显然没有吸取教训,深刻反思。眼下而言,“桥倒官不倒”才是真正的奇迹。只有破解了这个权责怪圈,赵州桥似的建筑神话,才不至于湮灭于历史的黄页里。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