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教育创新值得肯定

时间:2012-07-09 15:22   来源:新华网

  7月6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广东省揭阳市启动“沃土计划”,包括孙菁泽在内的20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生,从学院领导手里接过背包行囊,扛起该计划的第一期旗帜,开始奔赴基层:走进农村,走进企业,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担任企业经理助理,担任工厂车间主任,担任社区主任,以一线参与者的身份和老百姓在一起。(7月6日 新华网)

  曾几何时,重才轻德、知识与实践脱节成为人们诟病大学教育的两大弊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与广东揭阳联袂推出的创新型实践育人课程——“沃土计划”,组织优秀本科生深入基层、下乡进厂,以“助理”身份挂职锻炼,这是育才新路的积极探索。

  与人们习惯认知的“实践锻炼”相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此次推出的“沃土计划”有两大看点:一是深入基层的实践活动不是临近毕业的“集中实习”和“突击实践”,而是从大一、大二就下乡进厂,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而且能够让教师目睹学生的锻炼过程,倾听其实践心声,有助于师生沟通交流,便于老师适时指导;二是定向挂职锻炼,有助于增强社会实践的计划性、针对性,提高实践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人们的记忆里,大学生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从家门到校门是他们的成长轨迹,与实际脱离是他们的一大软肋。应该说,“沃土计划”的实质就是为大学生“接地气”提供平台。按照北大党委副书记于鸿君的说法,就是要同学们“理解社会、增长才干、发现短板、培养与百姓的感情”。即思维感情和知识技能都要充分与现实中的社情民意和发展实际相通相接。

  尽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把自己使命称为“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终究是所有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充分体谅民间疾苦和真正拥有民生情结,才会恪守创业为民、生财有道的道德底线;也只有将自己的宏图伟愿与老百姓的福祉结合起来,才会成为有价值于社会的真正精英。

  人们常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改变命运”,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是,只有当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或能力时才会显示其力量,也才会创造出社会财富或改变人的命运。而这种转换的媒介就是实践。没有充分“接地气”的知识只能是空洞的理论,而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大学生也难成知名企业家。

  尽管每期一个月的下乡进厂略显时间短促,但这种“接地气”的教育创新却值得肯定,我们期待下乡进厂“挂职锻炼”成为大学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张玉胜)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