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市民熊先生带着孩子逛动物园时,看到两名小女孩用饲料诱使孔雀靠近,然后残忍地拔下几根漂亮的尾毛。而两名女孩的家长则在一旁观看,不仅没有阻拦,反而在一旁指导如何拔掉孔雀尾毛。(7月8日《长江日报》)
如今,人们一论及教育问题,常常会把责任推向学校、社会,其实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要大于学校以及社会带给孩子的影响。学校教育缺少亲情这条纽带,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与完善,远没有家庭教育那么大的影响力。而社会教育则太过虚无,甚至人们在埋怨社会教育乏力的时候,也没有发现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反而是家庭教育,有了亲情这条纽带,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则显得更为具体、关键。
父母作为孩子最初的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自己的无意之举,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往往会把父母的行为,作为自己学习以及模仿的规范。如果父母的言行存在诸多不足,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在中国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许多人认为,这句俗语说的是先天因素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在笔者看来,人与人的先天区别,还没有龙与老鼠那么明显,与其将其理解成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还不如理解成父母言行对人的影响。假如,父母是英雄豪杰,自然不会把卖国求荣的腐朽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子女。作为英雄豪杰的子女,受父母言传身教,自然不会轻易沦为卖国求荣之辈。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伴其左右,对其成才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社会以及学校带来的影响力。如果父母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符合道德以及法律的言行,就不可能把良好的家庭教育带给子女。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家庭教育对人的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必然会对人的成才起到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这些人物能够成才,离不开自己的努力,自然也少不了父母的影响。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其实,在一个成功的人物背后,往往也有一对伟大的父母。
1977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接受教育的对象来看,教育确实要从娃娃抓起;但是从实施教育的人来看,教育更要从父母抓起。教育从父母抓起,可以让孩子在人生的起点上,享受最好的人生启蒙,也可以把教育工作做到细微之处,从点点滴滴影响孩子的成长。有时,教育就像建高楼,楼要建得高,地基必须打得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打地基,父母则是打地基的人。(马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