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卫组织7月4日消息,联合国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设定了新标准,今后每公斤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而中国卫生部等五部委发布的标准是,婴儿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毫克/kg,其他食品的限量为2.5毫克/kg,超联合国标准16倍之多。(新华网7月5日)
我国婴儿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与联合国标准确实有很大差距。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公众一听说食品中含有三聚氰胺,无不惊慌失措。事实上,只要不超标,三聚氰胺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但关键是如何做到不超标?
我国的三聚氰胺含量标准超联合国标准高达16倍,这不容小觑。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说,三聚氰胺含量新标准将有助于各国政府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为了国人权益和健康,我们是不是应该及时与联合国新标准接轨?
此前,一说起欧美发达国家的乳品标准,总说人家是发达国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的乳品标准太有难度。而如今,联合国推出的三聚氰胺含量新标准,不只是面向发达国家,而是面向全世界,我们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没有理由再拿国情说事儿了。
与联合国新标准接轨,也是重塑我国乳品形象的需要。前不久,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声称“国产乳粉质量系历史最好”,消息一出,讥讽如潮,哪怕宋昆冈“自己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也没有打消消费者疑虑。即便他的孙子真的是喝国产奶,即便国产奶质量确实历史最好,但如果标准过低,消费者自然不买账。如果国产乳品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的差距越来越小,再不济也能达到联合国制定的新标准,消费者自然会逐渐打消不安。
不独三聚氰胺含量,在其他乳品标准上,我国乳品质量也都有较大的更新空间。前年4月,公众千呼万唤的乳业新国标正式颁布,但年近八旬的国家乳制品订标组原副组长曾寿瀛,怒称“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曾寿瀛感慨,“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中国网2010年6月28日)很显然,标准降低了,即便再严格地依照该标准生产奶粉,又能如何?面对质疑,相关部门及专家却称:这样有利于加强监管,避免因为达不到2.95%而出现奶农倒奶的情况。难道标准越低倒越利于监管了?民众的身心健康又由谁来保障?
经过新一轮涨价,目前国内市场不少洋奶粉的售价已逼近300元大关,个别品牌甚至突破了400元。洋奶粉同一品牌同一款产品的售价国内国外悬殊,有的在中国的售价竟是欧美等地区的三四倍,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最贵”。如果国产奶质量过硬,洋奶粉敢如此嚣张吗?面对洋奶粉的“趁火打劫”,国内消费者依然青睐,这其实是更大的无奈。
[责任编辑:张洁]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