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肇事为何舆论只围着“顶包”转

时间:2012-06-04 09:54   来源:北京日报

  就“5·26飙车案”,深圳交警一连数日天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若干证据,回应诸多疑点,力证并无“顶包者”存在。

  “5·26飙车案”成为舆论焦点,不仅在于事故之惨烈,更在于萦绕不去的重重疑团。虽然警方为澄清真相做了大量工作,但直到现在,也还没有消弭一些传言。毕竟,深夜、豪车、醉驾、飙车、高档会所以及肇事嫌疑人侯某的打工仔身份,这些元素凑在一起,本身就有让人疑惑之处,而疑惑跟想象纠缠发酵,很容易成为滋生传言的沃土。

  重大公共事件中,无论质疑声如何响,无论误解如何多,坚持正面回应责难,用透明真相争取最大程度的信任,可以说,深圳交警开了一个好头。虽然在脆弱的社会心理面前,想要说清楚什么是真相变得十分不易,有时、对有些人,可能无论说什么、怎么说,拿出多么详尽的证据,他也“打死不信”,坚称“必有阴谋”。但大部分人不会永远被情绪和偏见牵着走。事实证明,只要有关部门能多拿出些诚意,尽可能地彰显专业精神,做到程序公正,不仅跟上舆论倒逼的节奏自证“清白”,而且主动提前排除各种疑点,跟民意良性互动,就能有效避免公共事件酿成信任危机。

  需要看到,豪车肇事案中出现“顶包”质疑已不是第一次。2009年杭州“富二代飙车案”中,出庭受审的肇事者胡斌同样被疑并非本人,杭州公检法机关不得不轮番出面就此发出申明。对类似“涉富”、“涉官”案件,公众似乎总是浮想联翩,并由此引发汹涌舆情,其间既折射出人们对当前司法公正问题的深度焦虑,也折射出人们在金钱、权力扩张面前普遍的逆反心理,而这些导致的结果就是处处生疑。要改变这种不良认知,只能在一次次的事件处理中,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社会公平正义的公信力,惟如此,公众才不会无休止地纠结于个案中有没有“顶包”,犯罪者又会不会得到公正的审判。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