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融化社会信任坚冰

时间:2012-05-23 11:13   来源:湖南日报

  郑州300多位爱心车主开展“爱心顺风车”活动已坚持了大半年,但屡屡碰壁。而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7.9%的受访者痛感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71.0%的人表示会被怀疑动机不单纯。(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对人类社会而言,信任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无论是郑州“爱心顺风车”遭遇冷脸,还是受访者认为做好人成本高,无不折射出时下社会信任的缺乏。诚信的缺失,导致人们往往从恶意的角度揣测别人的心理和动机。

  提起社会信任问题,人们总怀念过去那种夜不闭户、门不上锁,不会担心助人而被反咬一口的日子。这种信任是以“熟人社会”为前提,人们因熟悉而信任。这是一种“直接信任”、“人格化信任”。在传统中国社会,人际交往比较简单,这种信任关系是可行的。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和流动性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超越了家庭和血缘的层面而进入“陌生人社会”。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彼此知根知底,不可能将信任建立在长时间相处而了解人品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囿于工作生活的需要,人们不得不产生各种交往与合作,人们的信任对象不可能仅仅包括那些自己直接熟悉的人,而且必须包括更为广泛的陌生人。因此,人际交往中就须有一个中介形成“间接信任”,能够保证对方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并且能保证如果一方违约就能对其实行有效惩罚。

  显然,在现代“陌生人社会”,串线式熟人关系已难以充当这个中介,而只有由普遍意义上的制度才能担当此任。制度环境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在 “陌生人社会”里,制度把人们的行为限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双方对彼此具有某种预期,并对双方产生均等的威慑作用。只要人们树立起对制度的信任,就能建立起对陌生人的信任,融化社会信任中的坚冰。

  信任有如盛开在纯洁心田里的一束红艳的玫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当下,尽管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难测,但信任是社会主流。对多数人而言,缺乏的不是信任,而是一种显示信任的勇气,一种传递信任的行动。有制度为信任“撑腰”,让陌生人建立起一种“制度化信任”,每个人心中的玫瑰都将娇艳盛开,社会的交易成本就将大大减少,发展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