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背后有科学

时间:2012-05-17 14:28   来源:人民日报

  ●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固然需要增加生活设施,也需要对生活设施合理规划布局、精细运行管理。否则,城市发展得越快,老百姓居家生活的烦心事可能越多;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反倒会被市民批评为“花架子”、“糟蹋钱”

  某国际知名快餐店在选址之前,要对拟选区域内的人流线路进行精确调研,人从地铁出来后往哪个方向走的人多,在哪个路口拐弯的人最多等等,这些都要派人去掐表、去测量,有一套完整的数据之后才能确定地址。这家快餐店从追求商业效益出发,在追求顾客消费便利上不遗余力,引入统计学方法。而实际上,顾客方便了,快餐店自然客源滚滚来。

  便利背后有科学,这早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近些年在城市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便利生活的科学性。为什么有的地铁人满为患、有的地铁线路门可罗雀?为什么步行不超过20分钟的距离,开车却要绕好几公里?为什么划了斑马线、安了红绿灯,步行的人却害怕过马路?为什么好心好意建起了保障房,却没多少人愿意申请?这其中都有规划不够科学、决策不够细致的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缺乏科学支撑,不仅会导致使用率降低、便利度降低,而且会扰民,有时甚至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前不久北京一行人落入热力管道被全身烫伤致死,导致这一惨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热力管道设施未能科学地避开人行通道,这样的高危设施一旦出现故障,即便采取了隔离措施,也极易伤及人群。

  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固然需要增加生活设施,也需要对生活设施合理规划布局、精细运行管理。城市规划是一门新学科,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统计学、传播学、人体工学等等新兴交叉学科的运用必不可少。建中央商务区,不应是地方领导“赶时髦”,而应是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细致分析后的科学决策;新地铁的路线,也不应是决策机构召集相关单位开个会就决定,而应是对人流、客流进行充分调研统计,并经过反复论证甚至听证后的科学规划。不仅大的城市功能区规划、交通路线规划需要科学支撑,社区垃圾站、公共厕所等小型公共设施的布局,也需要引入科学手段,对使用率、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只有这样,城市的快速发展才不会让人感到“大城市还不如小城市”,政府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才不会让市民发牢骚说是“花架子”、“糟蹋钱”,才不会“好心办坏事”。

  商家为了追求营业额,在提高顾客消费便利上不遗余力,尊重便利背后的科学规律,说到底就是尊重自己盈利的权利。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是一项公共事业,如果我们在进行这项公共事业的时候,也能像商家那样,尊重科学规律、利用科学规律,说到底也是在尊重个人、城市和谐发展的权利。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