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农民工

时间:2012-05-04 13: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和工众网上月底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城市“农民工幸福感”排名中,福建泉州市超过了许多经济更发达的大城市,位居榜首。

  泉州夺冠部分要归因既有的社会经济结构。泉州有200多万外来工,农民工占七八成,2万多家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鞋服产业,因此,劳动技能较低的农民工只要肯努力,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份工作并生活下来。而上海、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因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被大量淘汰,农民工难有用武之地。

  泉州的独到之处,在于它还有浓郁的“人情味”。对背井离乡的农民来说,看不见摸不着但时刻可以点滴感受的人情味,真的很重要。

  人情味体现在多方面。泉州市政府去年作出企业用工的17个公开承诺,在教育、住房、医疗等多方面给农民工照顾,还承诺全面推广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这是制度面的人情。

  泉州雇主也很有人情味。比如,泉州的乔丹体育花几百万盖了一家幼儿园,供员工子女上学,学费补贴一半;公司还有爱心基金会,每年对员工老家的留守老人慰问帮扶。不久前,泉州洛江华川鞋服公司搭盖了一个超级厨房,专供五六百名员工做家常饭,还免水电费。泉州某公司今年春节包了20多部大巴车,专门送农民工回家和接他们返厂,花了100多万元……

  还有文化氛围的人情味。调查显示,泉州的农民工之所以快乐,还因为他们感觉能融入这个城市。一位年轻的打工者说,在这里他可以随时呼朋引伴,二三好友相聚,走在街上,感觉在家般的自在。他说,还准备在泉州娶妻生子。

  跟国外的体力劳动者相比,中国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普遍不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越来越稀缺,这种状况迟早会得到改善。但是泉州的情况不同,泉州并非在出现用工荒之后才亡羊补牢,而是一直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想办法给予他们与本地人一视同仁的福利待遇。

  农民工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城市之所以有今天的模样,离不开他们的辛苦汗水。无论是从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从基本人权的角度,他们都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在一些西方国家,体力劳动者的收入还高于白领。中国暂时无法在分配上实现“工作无贵贱”,但至少可以在社会管理和文化观上践行这句话。泉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良范本。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