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 绘
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对160个试点区县的中小学生,每人每天给予3元钱伙食补助。可遗憾的是,营养午餐的营养面临流失的危险。此前已有媒体报道,2012年4月9日中午,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300多名学生,在吃了由学校食堂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腹痛、发高烧等症状。中央电视台记者进行了追踪,据孩子们回忆,事发当天吃了米饭、豌豆、小瓜、葵瓜,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不吃不行,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10元。
这样的营养午餐不要说营养,连正常下咽都是个问题。显然,校方将营养午餐当成了任务,学生必须要吃营养午餐,至于有没有营养,是不是健康,都毫不关心。用国家补助做出来的“营养午餐”,当然是营养午餐,完不成吃营养午餐的任务要惩罚,于是在“天价罚款”(对学生来说)的震慑下,学生们以顽强的毅力将发臭的豌豆咽了下去。这一咽里面看到了意识的贫困,在校方的意识里,学生不是主体,而是完成吃营养午餐的任务的客体,所以他们的感受自然得不到关心和重视。
就营养午餐计划来说,是非常有营养的一个想法,可是在具体执行中又遭遇了制度的贫困。在广西那坡县,有学校将3元补助用于购买“壮壮水牛奶”,仅仅3元钱的补贴,在供应商的层层盘剥之下,整整缩水三分之一,而且一些学校供应营养午餐的食堂没有卫生许可,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八步镇,关于营养午餐的招标会上,关键的工商和卫生部门竟然投了弃权票。怎么将营养午餐计划执行好,落实好,需要一系列制度的配合。官方应该学习的是民间免费午餐的模型。民间发起的贫困学生免费午餐基金,到账善款已经超过两千万,已拨款学校超过百所。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基金倡导直接帮助当地学校建立食堂,在当地采购新鲜蔬菜进行加工,给孩子们提供热腾腾的午餐,从源头上阻挡问题食品进入学校。在免费午餐基金的官方微博上,可以看到来自受捐助学校的账目信息,基金要求每个学校开设微博,自己在微博上面每天公布账目,让全社会能够看见吃的什么东西,花多少钱,并且动员志愿者对学生和老师们进行抽查,对学校进行监督。在这一系列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下,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都得到了保证,营养午餐敢不营养吗?
要让营养午餐营养起来,还需要消除法律的贫困。美国国会早在1946年就通过了《全国学校午餐法》,1969年美国总统签署《儿童餐卫生法令》。正是在法律上一步步具体而微的规定和阐释,美国学生的免费营养午餐计划才一步步臻于完善。
留住学生营养午餐中的营养,当从消解这种种贫困开始。(董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