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天津的哥马志刚开车来到盲校门口,1位女老师扶着1个盲人小伙上车,开了5公里多,应收12.4元。小伙准备掏钱,马志刚捂住他的包:不收钱。小伙坚持要给,马志刚急了:我不伟大啊,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一位的哥为了让盲人乘客接受他的由衷善意,情急之下说出了“我挣钱比你容易”的朴实理由,这虽然未必是最恰当的措辞,却以他的真情显现了一种尽己所能、关爱弱者的可贵情怀。同样,当别的乘客也用“我挣钱比你容易”坚持多付车费,则就成了一种“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的良性循环。
现实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可能从小到大都会面对各种各样“与别人相比”的问题。然而,“比”的角度如何、“比”的方式怎样、“比”的心态哪种,往往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按着常理,风雨无阻、载客谋生的出租车司机,倘若好高骛远地总拿自己跟条件更好的人去作比较,那他一定会活得更“气”与更“累”。但像天津的哥马志刚那样,善于从盲人乘客那儿看到“我挣钱比你容易”,并乐于以自己“不伟大的善举”,去帮助他人点亮一份“心中的美丽”,就不仅是个人真情的自然流露,还更有助于培植和传递一份份的人间暖意!
从来的说法都称“人比人,气死人”,由今而论,这句俗话显然只说对了一半。为了行善举、表爱心,的哥向盲人乘客说“我挣钱比你容易”,多付车费的乘客又对的哥说“我挣钱比你容易”,这样的“美丽之比”、“和谐之比”,即使“比”得再多,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并能“比”得越来越多的人心平气和、团结友爱、热心奉献。
实话实说,我们的社会并非不需要像陈光标那样的“大善”和“大爱”,但换个视角看,正因为“伟大的善举”终究尚属稀有,所以才更应当期待点多面广的“不伟大的善举”来不断营造和衬照“更真实的美丽”。
有些美谈和佳话若能“网上红、网下议”,其积极意义便已显现。让更多的人从中悟出点什么,然后于生活中能指导点什么,它的正面作用与价值,就绝对不会比刻意去造个“榜样”、树个“典型”来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