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昨日正式公布新的《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终止“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改收“民航发展基金”。这一基金由原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原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而成,数额基本不变。
以前,公众对机场收取建设费一直诟病不断。持论者认为,这项收费为筹集机场建设经费设立,已经收了20年,当初开征是因为财政收入不足,如今全国财政收入已超10万亿,收费是否该取消了?在过去不久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也在审议预算报告时呼吁取消机场建设费;另有其他全国人大代表要求公布20年来所收机场建设费的使用情况。
现在,这项收费终于停止了。但有公众认为,收取基本同等数额的民航发展基金,这只是换了个“马甲”,换汤不换药。真是这样吗?
虽然只是改了个名字,但之前的“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因为收费缺乏审计和监管,有可能被机场挪作“家用”。新的民航发展基金则不同,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缴中央国库,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将用于民航安全、基础建设、科技创新等。也就是说,以前的收费,机场挪去一部分“家用”,出之有名;现在的收费,国家拿来用于民航事业的发展,造福民生,名正言顺。
但名正言顺,并不意味着不令而行。
取消一项费用,再征收一项同等数额的费用,公众虽然没有从口袋里额外摸钱,并不代表就一定心甘情愿。有人认为,当下机场建设高峰期已过,新建机场并不多;再建机场,应由地方政府作为主体出资投建,不能再让乘客交什么民航发展基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向公众讲清楚一个事实:民航发展基金作为财政统一资金,它将对整个民航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造福于民生。比如,中国很多边远地区的机场,本身不具备盈利条件,而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也无望助益于机场发展,对这些地方补贴,就能保护和发展整个民航网络。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公众都应该是参与者。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好的听证会制度,这项制度若能充分地运用好,既能保证结果的正义,又能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实事求是地讲,舆论场中并不乏停收机场建设费的讨论,但将其改为民航发展基金,确实少了发酵酝酿过程。没有充分的讨论,指望公众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但多一点说明和解释,拿大家的钱谋大家的事,公众最终还是会认可的。停收机场建设费,改收民航发展基金,名正言顺则谋事易。指望因为这个基金的推动,公众航空出行的环境越来越好,安全越来越有保障,还要看这一基金的运作情况。对此,有关部门如何作为,公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