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接人”背后的责任担当

时间:2012-03-12 09:52   来源:新民晚报

  日前,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一名大一女生从5楼坠下,千钧一发之际,赶到现场的学工处处长张卫,伸开双手接住了坠楼女生。两人倒地后,立即被学校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目前,坠楼女生并无大碍,女处长鼻梁以及双臂受伤,无生命危险,已回家疗养。

  “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高空坠楼女童,已经定格为见义勇为的符号。其后,又出现多起惊心动魄的徒手高空接人事件,公众每次都不吝真诚的敬意。这一次,也不例外。

  不同于吴菊萍,张卫的身份有些“特殊”,她是坠楼者所在学校的老师和行政人员。毋庸讳言,在当下,不少人一谈到高校的某些老师,特别是行政人员,油然而生的不完全是尊敬,往往还有鄙薄抑或嘲讽之意,把他们想象成趾高气扬又缺乏责任心的“官僚”。这是一种偏见,张卫用壮举为这一群体正了名,他们并不缺乏责任心,而从媒体报道的细节看,张卫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并非突发奇想,其学校同事称“张老师一贯热心肠”。

  应该说,张卫救人或多或少是其“分内”之责。身为从事学生工作的学工处处长,张卫确实应该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眼见学生跳楼也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她徒手救人源自善心,也出自责任感。由此便引申出一个话题,今天我们如何在岗位上尽职尽责?

  今天我们学雷锋。雷锋精神有一大内涵,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何愁我们的社会不兴旺发达?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敬业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如果我们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谈何责任?如果不谈岗位责任,而虚空地谈论责任、谈论道德、谈论见义勇为,显然难以使人信服。

  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至今仍让人心绪难平。事件发生后,坊间不少人提出应当将“见死不救”入罪,通过刑事制裁来改变社会上蔓延的“见死不救”风气。建议见死不救入罪,表达的是一种道德焦虑,初衷良好,但更应该培养的是人们的责任意识。

  见义勇为,不需要道德裹挟,不需要大言炎炎,也不需要法律“勒令”,有时只是发自内心的美好。《感动中国》给“最美妈妈”吴菊萍的颁奖词有一句特别让人认可,“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从吴菊萍到陈贤妹到张卫,再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见义勇为英雄,他们都坚持着朴素的价值取向,都用心、用责任诠释了何谓美、何谓善、何谓真,通过他们的事迹我们不妨也检视自己的内心,我们该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王石川)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