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   社会

不做恶的抱怨者 要做善的行动者

2011年10月21日 11:06:00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有人落水了,快去救救她吧。”17日晚,正在珠海市平沙镇河边散步的袁远,听到呼叫声后立即赶过去,勇敢地跳到水中,救出落水少女。经过医院治疗,少女已于19日平安出院。“当时救人本来就是一种本能,自己也没想那么多的事情”,袁远事后对记者表示。(10月20日《珠海特区报》)

  在笔者看来,在“小悦悦事件”之后,以此为鉴,珠海“勇救落水少女”事件,至少会带给我们两方面的启迪价值。首先,虽然“不敢扶倒地老人”、“见死不救”等道德冷漠事件,时有发生,但类似“勇救落水少女”这样的“见义勇为”事件,同样不乏其例、普遍存在。

  这表明,在关键时刻,秉持朴素的道德本能和人性良知,勇于对危难者施以援手、拒绝冷漠的人,依然大有人在,比如珠海的袁远,佛山的陈阿婆。那18名“小悦悦事件”中的旁观者,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人的道德水准。

  更重要的是,作为对“小悦悦事件”的反省参照,珠海“勇救落水少女”事件也再次告诉我们:怎样改变和救赎“见死不救”之类道德冷漠症,看起来似乎显得异常沉重、千头万绪,但如果能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身上,出路其实也非常简洁明快,那就是,以我们每个人真切的具体道德行动和实践,来祛除道德冷漠症。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一时间,对“见死不救”道德现状的痛心疾首,对18名冷漠旁观者的齐声谴责,成为普遍而强烈的社会舆论。但是,诚如《南方都市报》日前在以《小悦悦事件,你我都不是无辜者》为题的社论中所说的,“我们表现出的痛苦相当可疑,我们的咒骂缺乏内在的力量,我们的正义感从一开始就摇晃不已。当我们迫不及待地发表道德演说之后,我们是否真正愿意追随这种信念,为‘社会道德’的改变和提升尽绵薄却尊贵的力量?”

  毫无疑问,珠海的袁远、佛山的陈阿婆,正以他们生动的“见义勇为”道德实践,追随了这种信念,并“为社会道德的改变和提升”尽到了自己“绵薄却尊贵的力量”。“心痛不如行动”,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不断追随袁远和陈阿婆们,将对冷漠旁观的道德痛苦,转换为“见义勇为”的道德实践,那么,“见死不救”的道德阴霾即使再沉重,也会有被不断驱散、重现光明的一天。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内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