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发出《关于在全路客运窗口广泛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局明确旅客列车销售商品品种、商品名录,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价格,要保证旅客列车有2元以下矿泉水、15元以下盒饭等供应,且不得断供。(10月18日《新京报》)
笔者专门在网上搜索到了这份通知,全文共五个部分,洋洋洒洒近万字,其中不乏实名制车票挂失、残疾人专用票额、列车晚点通报原因等诸多亮点。然而,恰恰是看似不起眼的“15元以下盒饭不断供”,成为多家媒体报道时采用的标题,并一举登上各大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话题。
出门六件事,“吃住行游购娱”。在搭乘火车出行途中,吃饭问题令许多旅客为之挠头。明知“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因此列车盒饭味道一般也就将就了,但“白菜卖出猪肉价”的性价比,让很多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甘心被宰一刀。尤其随着动车时代的到来,列车盒饭的售价也跟着“飞”了起来。去年新华社有篇报道,在汉口至北京西的D126次动车组上,有两种包装精美的正餐可选,售价分别为25元和35元,这相当于一名普通中国工人半天的收入。于是,一些旅客宁愿选择忍饥挨饿,也不愿购买盒饭。
盒饭只是一个缩影,列车尤其是动车上的商品价格畸高成为普遍现象。市场上售价1元的矿泉水,普通列车标价3元,动车则卖到5元。而成本不过一两元的速溶咖啡,到了火车上更是动辄5元、10元。诚然,列车上提供餐饮和商品,要附加一定的配送服务,但要说成本因此翻上几番,打死也没人相信。其实,老百姓也心知肚明,一切都是垄断惹的祸。在列车这个封闭空间里,铁路部门属于独门生意,消费者除了自带食物外没有选择余地,即使漫天要价,也得忍气吞声。这也给了铁路部门坐地起价,疯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底气。
如今,铁道部自降身价,主动向广大旅客伸出橄榄枝,让人眼前一亮。对此,公众尚有三个期待。期待一,以人为本。倘若在质量上动手脚,用萝卜白菜之类低价盒饭糊弄乘客,逼迫其“自愿”选择价格更高的套餐,则“15元以下盒饭不断供”徒有其名,口惠而实不至。列车商品供应不能眼睛只往上看,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旅客需求,丰富可选种类,价格区分明显,让普通大众也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服务。期待二,诚信经营。限定价格只是一种量化的要求,关键在于食品和商品的性价相符。铁路部门应在物价部门的监督下,对列车销售的商品进行严格成本考核,合理制定价格,并可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让虚高的价格彻底降下来。期待三,依法纳税。列车上销售商品,往往不开发票,一直以来屡屡被舆论指责为偷税漏税。作为国企,铁路部门在积极改进服务的同时,也应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让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收入,能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当然,解读一份盒饭引发的民生期待,绝不止于列车餐饮商品一域。实际上,公众热议“15元以下盒饭不断供”,恰恰反映出人们对公共产品平民化的诉求。铁路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色彩。每个人都有舒适出行的权利,铁路部门就应该主动作为,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满足平民一族的消费需求。不仅是希望在列车上“只选对的,不买贵的”,人们也希望在出行时能有便宜的普通列车可供选择,而不是一味的“被高铁”;在车站大厅就能买到票,而不是通过别的渠道另加手续费……只有让每一个普通旅客都能坐得起,走得好,这样的列车才能真正开进春天里,开进百姓心里。(张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