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9月14日《新京报》)
“地沟油”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其实,“地沟油”始终不曾从消费者生活中消失,几年前就曾有媒体揭露过“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黑色产业链。此次,有关部门加强了针对“地沟油”的专项整治,无疑大有必要。但从以往的情况看,专项整治“地沟油”虽有一定成效,但多是治标未治本。
是否可以换个视角,用市场调节机制来引导“地沟油”改邪归正呢?若通过正当途径来开发利用“地沟油”,形成一条规范有序的产业链条,不但能使“地沟油”不再害人,而且也能大大节省监管成本。
毋庸置疑,利益驱动是“地沟油”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知情者透露,从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售价却只有合格食用油的一半。可观的利润,刺激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地沟油”的原料是餐厨垃圾,不少地方都对餐厨垃圾实行定点处理制度,但这一制度缺乏激励机制,有时还需要餐饮企业支付处理费用,导致餐饮企业配合处理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餐饮企业甚至在利益诱使下,直接与“地沟油”制造者形成合作关系。
在发达国家,废旧油脂已被广泛用于生物柴油开发,成为替代传统柴油的新能源。有些国家还出台政策,鼓励消费者使用生物柴油,并给予生产企业相应补贴。而我们国家,将“地沟油”提炼为生物柴油的技术虽然早就起步,但不少掌握技术的企业由于收不到废油,只能将技术闲置。
针对此,政府部门宜对生物柴油这一新兴产业给予扶持,既给相关加工企业予以适当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也促使和鼓励餐饮企业乐意把餐厨垃圾提供给这类收集废油的加工企业,让企业能收集到充足的废油。同时,可借鉴国外经验,拓展生物柴油的应用范围。例如,美国能源部门就要求公共部门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车辆使用生物柴油。如果让大批废弃油脂有一个规范的下游流通渠道,形成一个从油脂收购、加工到新能源输出的新产业,那么,现有散乱的餐厨垃圾乃至非正规的“地沟油”加工者,就会有一个正规的归集和输出渠道,从而最终让餐桌少一些“地沟油”乃至杜绝“地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