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请放慢脚步等等你的贫困人口

时间:2011-08-05 16:07   来源:人民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中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全国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京华时报》8月4日)

  这数字尽管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显而易见保守”,但5000万这个数字本身,已经不得不令人直视大量存在的城镇贫困这个事实。

  什么样的人容易在城市里成为贫困人口?在民政和统计部门近年一直划定的7%-8%的城镇贫困率中,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供养人和无其他收入来源的 “三无人员”占5%左右;而余下的新增贫困人口,其贫困成因是与近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结构调整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的实际收入下降。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一方面在不断地制造发展的奇迹,一面也在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中不断地制造贫困人口。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最近传播的句子: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套用这个句子,我想说,城市,请放慢你的“发展”,等等你的贫困人口。

  这两天,有一部被院线冷落但颇受舆论关注的电影《钢的琴》。舆论借此回溯国企改制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下岗工人群体。无疑,那是随着“改革”产生的一群城市贫困人口。这是一部让人忧伤的电影。除了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城镇贫困人口,那些资源枯竭型的城市里失去生计的劳动年龄的居民、那些退休较早仅靠1000多元退休金勉强过活的老年人、还有上亿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5000万、7%-8%的贫困率,绝对是一个被大大低估了的贫困。如果说为数不少的“三无”人员的贫困处境是由于无法更改的客观因素造成的,那么,新的城市贫困人口出现的成因,则需我们万分警醒。

  是否延续之前的发展路径,单单靠经济发展速度来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但如果我们分析新增城市贫困的成因,恰恰可以说的一点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并不必然减少城镇贫困总人口。甚至,如果我们再不放慢经济发展的脚步,结果将是:城镇贫困问题将几乎无可避免地加重。有资料显示,1999年的城市贫困发生率比1995年上升了10%;而 2005年城镇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8%,高于同期农村2.6%的水平。

  这似乎是一个愈加明显的趋势: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的一条腿迈得太过,以至于另一条腿却太慢太慢。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的代价,一批人所乘坐的发展列车在拐弯时脱轨了;一方面,脱轨之后,社保、医保等保障体系或者缺位或者失效(蓝皮书中披露的“贫困人口是低保受保人数的两倍”,即为注脚),他们由此成为发展的牺牲品。他们的名字,叫做城市新增贫困人口。

  如果考虑到国民收入不公的矛盾,考虑到分配体制造就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事实,新增城镇贫困人口扩大将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即便那些统计意义上“被中产”的城镇人口,也将产生阶层坠落的贫困焦虑。

  5000万城镇贫困人口,是横亘在城市发展耀眼成果上的一道醒目伤疤。城市发展的步伐不妨放慢前置一只脚,加快后一只脚。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庞大体系建设中,是否该首先针对性地对这个新披露的5000万城镇贫困人口制定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呢?只有将城镇贫困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才能为下一步的改革减少障碍,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