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   社会

“食品安全报告”是一堂公民课

2011年06月21日 13:59:00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染色的馒头……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许多人已经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失去了兴趣。然而,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没有,他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愿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让群众认识有毒食品,让公众记住那些被曝过光的有害食品。(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食品丑闻频出,国人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化学名词,在层出不穷的食品丑闻逼着消费者必须成为“化学家”时,无疑,“食品安全问题资料库”是非常实用、非常必要的。那么多化学名词,那么多有毒食品,还有什么没有毒,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可以吃的?无须问专家,无须饭前“百度”,翻翻这本汇集了数年来媒体对食品安全报道的新闻资料库就可以了。食品丑闻此起彼伏,人们很容易遗忘的,丑闻容易在新闻热点的迅速转换中被淹没和遗忘。拒绝遗忘,需要这种“新闻资料库”。

  这样的报告,不是政府部门做的,不是媒体和公益组织做的,而是出自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之手。面对这份实用的资料库,我们除了汗颜和羞愧之外,就是敬佩——不仅是敬佩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了这份报告,更敬佩他通过这份报告表现出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

  面对当下的食品安全状况,面对层出不穷的有毒食品,我们多数人表现出的,一般都是批判、抱怨、恐惧、震惊、忧虑、哀叹、痛心、谴责、无奈等表情和情绪,对奸商的谴责,对“不知道吃什么”的恐惧,对道德沦丧的痛心,对“从不吃自己做的馒头”的震惊——这些情绪都可以理解,但无助于问题解决。

  而这个叫吴恒的学生在亲身遭遇有毒食品后,并没有停留于对现实的悲愤和对丑闻的批判中,而是想到了怎么解决问题,如何让其他人能尽可能地避免有毒食品,如何让更多人识破问题食品。

  于是,他想到了做一个新闻资料库,从海量的问题食品报道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数千篇报道,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细分为造假、过期、添加剂、混有异物、包装材料有问题、无证经营等10种类型,非常实用。

  他的公共责任不止如此,还表现在致力于推动其他公民参与到拒绝有毒食品的行动上来。他完成资料库后,还撰写了题为《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的报告。

  “掷出窗外”源于美国的食品安全史。作家根据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可怕的生产场景写成《丛林》一书,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罗斯福随后与作者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吴恒呼吁民众参与到对有毒食品的抵制中去,称“掷出窗外”是每个人面对食品安全这个公共问题应有的态度。

  不是无奈的抱怨,而是让每个人为改变现实去贡献公民的力量,这种积极的态度,是一个公民面对危机应有的姿态。这个问题上,吴恒给我们上了一堂公民课。(曹林)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