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

时间:2011-06-02 10:14   来源:人民日报

  如果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到均等基础教育,或许,很多孩子尤其是农村儿童,就可以蜂拥而入快乐之门

  今年“六一”,关于“快乐”的声音比往年越发嘹亮。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十堰一家幼儿园墙上写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温家宝总理与北京朝阳区一所小学的孩子一起打了一场快乐篮球。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儿童事业取得很大进步,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如幼儿园入托难、特别是在城乡普及学前教育以及是否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已经上升为迫切的社会课题。在京沪等城市,外来人口激增,甚至在入学入托中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导致原有公办托幼资源严重不足;而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当初的人口出生高峰与百姓教育需求的上升,也使幼儿园极其紧缺。“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家长们口口相传的类似调侃,透着无奈与辛酸。尽管各地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了政府投入力度。但要彻底化解这一难题,还要做大量工作。

  相比城里孩子,农民后代的成长之路更为艰难,农村儿童的权益保护更值得重视。对不少乡村留守儿童而言,与父母共度“六一”是一种奢望。能随父母进城的孩子,能就读公立小学,相当幸福快乐。很多城市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像上海,承诺让七成农民工子弟就读公立学校。但能够进城读书的孩子毕竟有限,即使进了公立学校,在城里孩子与打工子弟间,还隐藏着不少隔膜。城乡藩篱所带来的身份差别,还会在他们长大后显露出来,一旦意识到这些差别,他们的快乐能有多久?

  城里孩子的不快乐,比如被如山的作业偷走的睡眠、被压缩的游戏时间、被迫在并非兴趣的“兴趣班”辗转……一直有媒体大声疾呼着,但是,潜藏在教育困境中的农村儿童身上的那些不快乐,原因更为复杂,且隐藏着更多未来社会不安定因素,还难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不久前,由一些热心人士发起的农村儿童免费午餐计划,除了让受惠儿童吃了一顿难得的饱饭,更大的意义,是让公众开始关注中国乡村儿童的吃饭问题。对这些孩子而言,城里孩子对应试教育负担的抱怨,是遥远的奢侈。如果所有的农村儿童,每天都能有政府提供的热腾腾的免费午餐,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因此会更多绽放。

  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被视作夺走孩子快乐的紧箍咒。然而,如果以这句话作为向所有儿童提供均等基础教育、享受教育公共服务的理由,或许,被剥夺了快乐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儿童,就可以蜂拥而入快乐之门。

  因为,教育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给力的那条“起跑线”。(李泓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