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荒唐理由必对应着不堪的内幕

时间:2011-05-17 16:18   来源:中国网

  两名准备在涟水投资的老板捐资11万给贫困生,一名老师称爱心资助被教育局人带走后,涟水中学10名学生原本应该拿到的是6万爱心助学款现在还有5.5万未发放。教育局回应称不存在挪用,系怕乱花才没一次性发放。(5月16日《扬子晚报》)

  妖怪要吃唐僧的时候,一般也会说得很婉约,比如吃也是为搞科研等。同样,当地教育局的说法很“穿越”,说是“考虑到一次性发,学生会乱花,所以教育局在和资助人商议后,决定去年拿到款后先发放2500元,随后再择日发放”。凡事就怕“择日”,这一“择日”就马上有了猴年马月的意思,于是学生“马上就要高考了,但学校当初答应本学期发放给孩子的2500元爱心助学款,到现在还没有发放”。尤为诡异的是,捐赠者“在此之前也曾向教育局了解他所捐助学款的发放情况,后来也许是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再问了,所以他现在决定以后的助学款全部直接由学校老师转交,而不再通过教育局”。

  教育部门不知道会不会很“伤心”,就像一个职业媒婆,说着说着自己搞成了“第三者”,是很有失“专业水准”的事情。有几个问题是令人浮想联翩的:一者,能遴选上的贫困生,生活境况可以想见,他们究竟会有多少“乱花钱”的可能?二者,“爱心捐款”在高考前都发不到位,难道是等这些穷孩子都上班了再派发?三者,为什么捐赠者问到不好意思了,这些钱还是没有发出去?相关部门“择日”的依据何在?哪个程序决定了捐款需要“择日”?

  爱心捐赠对于贫困生而言,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但即便是些许温热,权力部门还是难免有妄想分一杯羹的嫌疑。即便真相未明,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教育部门的“好心”已经办成了坏事,卡着捐款迟迟不发,其居心令人浮想联翩;二是此般作为大大折损公权的信誉,不仅令受助的贫困生多有怨尤,而且令社会爱心退避三舍。捐款有没有被挪用是一回事,捐款有没有及时发放到位是另一回事,前者与后者不存在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水浒》里有句很愤青的话,“常言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这话虽然很不符合辩证法,在权力监督体系疲软或阙如的某种语境里,又何尝不是一幕幕现实的写照?对私权,宜适用无罪推定;对公权,应秉持无赖假设。如果权力净干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伎俩,一旦监督不给力,谁又能保证它会有水木清华的一天?

  怕乱花钱,就扣着捐款。这个逻辑就好比怕你思想犯错误,就偷看你的日记;怕你家里藏赃物,就肆意入室搜查……权力以恶意的想象对待行政相对人,手伸得越来越长,理由也越来越荒诞。每一个荒唐理由必对应着不堪的内幕,这是公共事件给民众的教训。循着这个思路,我们仔细咂摸那些千奇百怪的理由,也许总能查出背后的暧昧与纠结——只是,我们千万别辜负了这个美好的“契机”。(邓海建)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