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意味着什么

时间:2012-07-30 10: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地王”总是能让人浮想联翩。

  6月以来,3个大城市相继出现新地王。

  先是广州,恒大地产以13.22亿元拿下珠江新城D4-B2地块,折合楼面价32968元/平方米。然后是北京,中赫置地以26.3亿元的价格、配建16400平方米回购房的条件,拿下海淀区万柳地区居住用地,楼面价达到4.42万元/平方米。最新的地王来自天津,中海地产以29.7亿元的价格拿下八里台原师范大学地块,成交楼面地价达到13026元/平方米。

  6月之前,包括上述3个城市在内的全国土地市场还依然是一片萧条,土地流拍频频发生。没有人想到,进入6月,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这不免让人紧张,因为全国范围内,限购政策还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这些开发商为什么就突然舍得拿出大把银子往土地市场上砸呢?

  如果单纯从上述3个城市的“地王”本身来分析的话,共同的答案就是:这3个地块本身就不是白菜,当然不能按白菜价出让。

  当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如果把目光放远就会发现,自从限购政策出台以来,土地出让,尤其是优质地块的出让,一下子就减少了许多。政府推出的土地,绝大多数是城市的远郊地区,周边设施完备的地块一直未能进入政府推地的计划表。

  这就是说,土地市场的供应吊足了开发商的胃口,当政府推出一块好地块的时候,开发商自然是饿虎扑食。

  这样的土地供应让地方政府同样不那么舒服,集中的表现就是,自从限购政策执行以来,土地市场骤然跌入冰点。不好的地块,开发商也没有太多兴趣,所以我们看到土地流拍各地频现。

  土地财政可是大多数城市的命根子,持续冷清的土地市场,带来的是地方政府愈发沉重的财政压力。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

  按照北京中原的统计,今年1~6月,全国13个重点城市居住、商办用地成交量同比分别下降约42%及35%,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超过四成。

  在北京,上半年合计出让72个地块,总土地出让金仅为144.8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28.46亿元下调了55.9%,这是北京最近5年来的最低值。

  在南京,上半年土地市场成交金额为101.96亿元,同比下降了三成多。

  上海上半年土地成交共210幅,成交金额为184.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34.17%、62.62%。

  一个新问题由此而来,为什么地方政府宁愿土地流拍也不愿意推出好地块?

  答案很简单,当限购带来楼市交易冷清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并不愿贱卖土地以获取交易量的增长,地方政府要卖个好价钱。如果说市场形势不好就应该降价出售的话,在土地市场上,这个规律不起作用。

  3月开始的楼市交易量回暖改变了这个僵持的局面。几个优质地块相继推出,至于价格,自然好得很。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