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缓怎么办?

时间:2012-04-09 09:04   来源:人民日报

  来自黄埔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东莞多项进出口指标同比、环比均明显下降。外贸进出口贸易总额约91.1亿美元,同比减少17.8%。无论是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还是其他贸易,1月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出现环比下降、同比也下降的趋势。其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出口为68.35亿美元,同比减少19.9万美元。

  欧美债务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使东莞赖以生存发展的加工贸易再次受到冲击。但相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的哀鸿遍野,这一次东莞显得更有底气。2011年,东莞外经贸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外经贸进出口总量1352.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实际上,金融危机催生的倒逼机制,早已使东莞企业深刻认识“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的现实意义,并开始全力推动传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的问题,东莞市先后召开了50场政策说明沟通会,编印8万多册辅导资料,解读政府扶持企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消除外商对政府推动升级转型的疑惑和误解。

  同时,构建转型升级支持政策体系。2011年,东莞市与黄埔海关共同制定了36条措施,在推广加工贸易电子化管理、探索电子围网区域管理模式、扩大企业分类通关试点、构建内销便利化体系等8个关键方面积极推进。并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拓展内销市场、营造便利通关环境、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和鼓励企业增资和投资新项目等六大方面,制定了28条具体措施,进一步为企业转型发展创新条件。

  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变形态,关键在于突破原有政策障碍。东莞外经贸、海关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及指引》等政策,率先在全国建立起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无障碍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500多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上规模的来料加工企业基本实现了不停产转型。

  东莞还率先建立加工贸易内销系列对接平台。在帮助企业稳定海外市场的同时,通过搭建若干内销对接平台协助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尝试建立营销网络和自主品牌。率先在全省推行“内销集中申报”,并拿出3000万元提供内销“集中担保”,解决企业内销资金积压问题。承办了三届广东外博会,两届台湾名品博览会,与沃尔玛、阿里巴巴等共同搭建商贸合作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动“莞货”开拓国内市场。 

  东莞首创的企业生产力提升辅导计划加强了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台湾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产业辅导机构的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搭建起了辅导平台。参与的企业经过辅导后出口上升了16%,产能增加了13%,净利润增加了11%,税收增加了5亿多。在此基础上,去年东莞启动“扶持百家自主品牌企业”工作,目前已有超过200家外商企业参加培育计划。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东莞市加工贸易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六个优化”:一是企业形态优化。2007年以来,全市共有350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或民营企业,规模较大的来料加工企业基本上转为法人企业。二是市场结构优化。基本形成了国内市场、欧美等传统市场、东盟等新兴市场各占1/3的格局。三是技术结构优化。不少企业从原来单纯的组装加工,逐步转向研发、设计、核心制造。2007年以来全市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441家。四是经营模式优化。全市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企业品牌意识增强,目前全市有1332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占企业总数的12.1%。五是产品结构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141.7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16.6%。六是引资结构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新签第三产业项目投资总额33.52亿美元,新签和增资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项目365宗,占同期利用外资总额的63.1%。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