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并不是越高越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增长是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经验表明,经济增速过高会使通货膨胀加剧,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经济形势的好坏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效益和质量。
2011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增速逐季回落的态势。国内外很多专家就此再度唱衰中国,甚至预测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的态势呢?
经济增速并不是越高越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增长是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经验表明,经济增速过高会使通货膨胀加剧,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经济形势的好坏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效益和质量。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速并不低。全年9.2%、四季度8.9%的增速仍然处在正常的增长区间,不但高于我国1952年至2008年年均8.1%的平均增速,更是步履蹒跚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预测数据,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为3.8%,其中美国为1.8%,欧元区为1.6%;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俄罗斯为4.1%,印度为7.4%,巴西为2.9%。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国家宏观调控预期。针对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国家实行了货币紧缩政策,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利率;为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实施了房地产宏观调控;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加强了地方债务的清理和管理。这些政策化解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多种问题和困难,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使得经济增速出现了适度回落。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2011年,国家、企业、个人收入都大幅增加。全国财政收入10万多亿元,同比增长24.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同比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同比实际增长11.4%。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区域发展更趋协调。201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8.2%和16.8%,都高于东部地区的11.7%;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也远高于东部地区。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2011年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也是当前环境、生态、市场的内在要求。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过快的增长不仅会造成国内资源的压力过大,还造成国际资源供应压力过大,也会使我国环境的承载压力过大。
此外,一个健康的经济体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我们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当前,零增长或低增长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尽管发展空间较大,但也会受发展空间的制约,因此把过高的经济增速适当降低一点,可使我国快速增长的时间拉得更长,以实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增长。
综合来看,尽管2011年GDP增速逐季回落,但我国经济依然表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那些唱衰中国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中国经济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从长远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年均增长7%,较“十一五”时期有所放缓。这一增速仍然处在合理区间,是正常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增长。(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