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跌,国内油价下调尚未满足条件。在国内油价下调备受关注之际,中石化召开与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探讨了油价等热点问题。对于公众感受到的油价“涨快跌慢”问题,中石化方面表示,这主要是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8月16日《新京报》)
对于把“涨快跌慢”归罪于定价机制的回答,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中石化在推卸责任。机制是人定的,不合理的机制为什么不尽快改变?是发改委不作为,还是油企不愿意?跳开这种口舌之争再看,“涨快跌慢”不仅是种观感,更是一种客观实在,其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惊人的“数学游戏”。也就是说,“涨快跌慢”确实是定价机制造成的。
我们不妨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假设国际油价8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是5.2元/升,根据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上涨超过4%才满足国内油价上调的条件,即80×4%=3.2,国际油价涨到83.2美元时,国内随之涨到5.5元,但是,当国际油价从83.2美元跌回80美元时,由于不满足4%的跌幅(3.2÷83.2)×100%=3.85%,因此国内油价保持不动,依然是5.5元。当国际油价再从80美元涨到83.2美元时,满足涨4%,国内油价则涨到5.8元,依此类似,当定价机制运行N次后,国际油价还是80美元,国内油价可能已经突破9元/升甚至更高。
我们常常责怪石油巨头们缺乏让利于民的诚意,总是在国际国内油价调整的时间差上做文章,从而牟取暴利。此言不假。问题是,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诚意不诚意的问题,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从刚开始就和民众玩了个骗局,玩油价只涨不跌于股掌之中。可惜的是,直到如今,大多数民众还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所谓的定价机制只是个糊弄人的东西,你以为它真为民着想,其实却在背后算计百姓。
既然真正造成油价“涨快跌慢”的罪魁是定价机制,而不是其他什么东东,那么,我们就应该将针芒对准定价机制,从改革定价机制的涨跌条件入手,即使做不到跌快涨慢,最起码也应该涨跌同速。那么,如何做到涨跌同速?当然也非常简单,只要做掉那个可恶的4%,取而代之以数量上的变动(而不是比例)就行了,即规定当国际油价连续若干个工作日累计上涨(下跌)若干美元时,国内油价须做出相应调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