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是有态度的社情民意,是观察现代中国的一扇窗口。处身互联互通、无远弗届的互联网世界,面对即时生成、容量无限的大数据海洋,技术的变革,为解析公共舆论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工具。本版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合作,共同推出《数读舆情》专栏,聚焦舆论热点、把脉舆情动态、探究社会心理,发掘数字背后隐藏的心态、事实与趋势。
——编 者
在微博空间,有关春节的何种话题互动热度较高?打开客户端,用户倾向于浏览哪些题材的春节新闻?逛淘宝店铺,哪些是成交量排名靠前的“年货爆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鸡年新春来临之际,无论处身繁华的都市还是广袤的乡村,年的味道日渐浓厚。而来自网络平台的数据,刻录下人们注意力分配的状况,让人感受到中国人“变”与“不变”的春节温情。
毫无疑问,春运这场全国大迁徙,依然是春节话题的“头版头条”。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29.78亿人次,相当于把整个欧洲人口搬4次家。春运不仅有抢票的焦灼、旅途的劳顿,更有返乡的雀跃、团圆的深情。按照有关新闻客户端阅读量统计,在相关议题中,“春运”超越“春联”“春晚”,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与春运相关话题,“回家”超过“旅游”十倍。在新浪微博上,由于自己要踏上回家之路,或者心系归途中的亲人,“00后”和“60后”最为关注春运。数据虽然抽象,却勾勒出一幅流动中国的现实图景,每个人都能在背后看到父母期盼的眼神,看到刚一到家就摆上桌的热腾腾的饭菜。
不同群体,对于“中国年”有着不同期盼。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数据统计显示,00后、60后最关注春运如何回家,90后最多的注意力在抢红包,晋升为家庭主要支柱的80后们则更愿意携带一家老小通过全家福记录下温馨的春节时光,70后更关注一年辛苦得来的奖金……这一组涵盖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数据,无疑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可以从中体会人群的流动、代际的更替,更可以从中勾画出千家万户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年景。
新春、新年,亲情的温暖、欢聚的时光,也有了不同的载体。与一般观感不同,手机上的“年味”其实并不淡。在2017年淘宝年货节上,全国有2.8万个村的村民通过农村淘宝置办年货,而农村淘宝精选的200种土货,吸引了全球365个城市的消费者抢购。数据显示,年轻人不仅热心于“爆买”,也非常在意“过年”,他们十分关注传统年俗。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与“春节”相关话题的累计讨论量达3.9亿,“回家”“过年”“年夜饭”“全家福”仍然是高频热词。其实,对中国家庭而言,过年堪称周期性的“集体仪式”,不仅赓续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更寄托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夙愿。
在一些主要的新闻客户端,最受关注的春节新闻,“大龄未婚青年如何回家见父母”占据前列。春节前,一首《春节自救指南》也火爆一时。虽有烦恼,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甜蜜的烦恼”,有人催婚、有人关心,总是对在大城市里独自漂泊的一种慰藉,这又何尝不是北上广的年轻人乡愁的一部分?其实,有关过年的所有愉快、纠结和吐槽,都传递着浓浓的温情与暖意。春节,不仅仅意味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团聚期盼,也不只是一份新年礼物的简单给予,更象征着休整后重新出发的美好愿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透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数据,我们不难感受到当代中国的“乡愁指标”“温情指标”,不难体察出公众在话题关切、消费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无论城乡面貌如何变迁、家庭结构怎样变化,那份有关幸福团圆的温情暖意和平凡期许,都在中国社会真实涌动着,也将永远留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相关数据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整理分析)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26日 05 版)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