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肩负着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重大使命,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落实国家公共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汶川地震医学救援,再到防范应对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卫生应急化危为机,在积极应对挑战中建立完善卫生应急体系,不断提高处置能力和救援能力。
2003年,在战胜非典疫情过程中,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水平显著提高。事后,初步构建起囊括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和紧急医学救援的法规和预案体系,建立起20多个部门参加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成全球最大、最先进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由5天缩短为4小时,具备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
200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建立了37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2万支地方卫生应急队伍,上海承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为首批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之一。同时,建设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和核辐射损伤、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卫生应急基础条件、保障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升。
2014年,西非部分国家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强国内疫情防控和援非抗疫的决策,我国卫生应急从被动防御迈向主动出击的新阶段。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后不到48小时,中国4支医疗防疫队赶赴地震灾区,在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也应看到,尽管我国卫生应急整体实力和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当前,突发急性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远距离传播风险不断增加,突发事件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和非常规性不断增强。国际上,疾病跨国传播风险提高,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人民群众渴望更加健康安全的环境,对卫生应急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情况新要求,卫生应急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观念上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实践中保障措施不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基层应急能力薄弱,公众有序参与应急管理的程度低;等等。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