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人民日报大家手笔:依托文化大传统找寻文化根脉

2017年01月25日 15:03:12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在中国历史上,表达文化根脉有一种说法:“三皇五帝到如今”。但近代以来,受西学东渐影响,史学被改造成“历史科学”,一切不能提供证明的说法都被看成是神话或传说,不再属于历史,三皇五帝的文化谱系就这样被终止了。不仅如此,就连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真实性也受到怀疑,激进的实证主义者声称“东周以上无历史”。然而,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许多远古文化相继被发现,相当于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脉络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当前,华夏何以为华夏、华夏文明是如何发生的,学界认识的深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据此,重新认识文化大传统的理论命题被学者提了出来。所谓文化大传统,就是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文化传统。与之相对应,文化小传统就是文字书写的文化传统。这样重新定义文化的大、小传统,能够刷新我们对文化的认知,重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

  把握文化大传统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帮助人们较为准确地判断文化的源和流。比如,老子说“圣人被褐怀玉”,孔子认为“君子比德于玉”。圣人或君子与美玉结缘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过去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也很难确定这是不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观念。按照文化小传统即文字书写传统的知识,对于玉文化许多研究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但是,按照文化大传统的路径,就可以大致确认玉文化的源流情况:在中国北部西辽河地区最早出现佩玉的葬俗,那是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随后玉文化自北向南发展,在距今5000年之际覆盖到黄河、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佩玉之人的墓葬礼俗,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为突出代表。东部的玉文化与西部的彩陶文化在陇东地区的常山下层文化时代出现相互融合的迹象,并开启了中国西部玉文化发展的先河。在常山下层文化之后出现的齐家文化中,玉礼器生产和使用才大规模铺开。在齐家文化衰亡之后,活跃在陇东地区的先周文化和周文化继承西北地区的玉礼器传统,并通过周代统治者的推崇和普及,使得华夏的礼文化与玉文化融为一体,使得有关玉的叙事频现于东周以来的古史记载中。

[责任编辑:韩静]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