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曝出辽宁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一事,国家文物局对此高度重视。22日,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表示,针对媒体和社会关注的保护维修施工问题,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派员赶赴现场核查评估,具体了解相关维修方案的审批落实情况及施工质量等问题,调查评估结果将会及时向社会公布。(详见《长沙晚报》今日A14版)
新闻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这段长城未修缮之前的样子,虽然残破,但透着沧桑古朴;另一张是修缮后的,垛口被抹平,路面被修得很平整。两图形成鲜明反差,引来不少网友吐槽,认为修得面目全非,很心痛。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不能理解。文物修缮应修旧如旧,怎能乱搞一通呢?但仔细一想,这项工程经过了专家设计,又有市、省、国家三级文物部门层层把关,难道“参与工程的这些人都不懂修旧如旧的常识”吗?!显然不是。
所以,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是不敢妄断这项工程成败的。文物修缮从来都是一项极其专业的活儿,验证它也应有科学严谨的调查报告作支撑。前年,西安乾陵千年石刻曾被人质疑,文物部门用漂白剂洗白。最后调查结果却显示,石刻之所以出现颜色差异,跟当地水土和石像迎风的位置有关。那次调查报告有大量的图标数据佐证,有深入浅出的说理,最终消解了质疑。鉴于此,这次相关方面也应做好解释工作,把为什么不按照修旧如旧来做的道理说透。只要工程本身没有问题,其未必不是一次对民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的机会。
此外,调查还需要回应一个问题。在工程施工中,到底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据报道,在施工时用了水泥,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当地村民表示,在修缮过程中,一些长城上原有的构件被随意丢弃,这也犯了大忌。要知道,几年前岳麓书院修缮路面时,为了能跟整体风貌保持一致,专门从外面找来一些残缺的古石砖。同理,长城的这些原构件理应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即便无法在原址留存,也应集中保护起来以备用。
笔者认为,保护文物特别需要心怀敬畏,需要有一种工匠精神。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拍摄过一部文物保护的纪录片。片子里,那些文物保护工作者把工作做到了极致,把细节抠到一个铜钉、一个花纹。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让人动容,也值得每一位文物工作者学习。辽宁文物局解释,整个修缮合法合规,工艺没问题。即便这种说辞是真,那也还不够。法律法规不可能规定一切,这只是一种底线,而在底线之上,需要做得更多更好。(庹新岗)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