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面试 “怕”从何来

时间:2015-12-22 14: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学同学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报考本地公务员,培训、复习,一切妥妥的,可一家几口心里依然有些忐忑:最怕面试了,没底。身边的年轻人大都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勇士”,也“最怕面试”。

  “怕”从何而来?面试有问题式、压力式、随意式、情景式、综合式等,每次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格式,难以准备;文字考试一般有参考答案,而面试是主观评价,没谱儿;当下职场面试难免总要托人说情,找不到关键人关心,还能有戏吗?心里没底。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可有些考试特别是现在各层各级、各式各样的面试,你真的没法准备(至多只能准备“下次再来”),题目各种出其不意,令应试者常常面面相觑。

  在某地教育系统,中级申报高级职称者都需要经过面试,规定既出,申报者各显神通,符合原始条件的好多教师,常常四处搜索评委名单,以寻求关照,评委们则每年都因此苦不堪言。今年,某评委便想出一个绝招,将面试问题出得十分冷僻,弄得每个应试者都心里没底。题目一难,好多人便觉得未能通过也在情理之中。结果,某些核心关系户就可以顺利进入最终评审,而且看不出破绽。这堪称“逆淘汰”的升级版。

  面试时的“逆淘汰”或“暗淘汰”,早有领教或不时耳闻。比如,有朋友在某大型国企工作,一开始招聘新员工时都老老实实注明“女生除外”,因为某些露天作业岗位确实只适合男性。可那条“女生除外”很快被人贴上“歧视女性”的标签,遭到网民集中“喷”击,主管部门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得不出面干预。后来,人力资源部遇到什么求职者的简历都照单全收,但增加了一个入职前的面试,即用来淘汰那些不好直接拒绝的女生的一个环节。

  又比如,本地高考近些年开始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关键的“3”是语文、数学、外语,这里面有两门属于语言类,女生往往更具先天的学习优势。外地一些理工科院校在追踪本地生源学生学习情况时,发现高分之下存在的隐性问题,便在自主招生环节通过面试的问题设计,来把控生源质量。某高校招生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借助面试,要淘汰一些理科学习兴趣不足、后劲不足的高分女生。

  上述两例,都是以面试之名进行“暗淘汰”,假如公之于众,其做法也要被质疑为可能淘汰了有素质、有能力、有分数的女性。不过,这样的“逆淘汰”,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也是对社会某些思路和制度的一种矫正。

  其实,“可怕”的面试也有一“怕”:阳光。面试一般是录取、录用、任用前的最后一关,得分和评价最为关键,如果这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接受考生和社会监督,譬如,面试的内容与要求有针对性的说明,面试的题目有权威的审核把关,面试的全程有监督,面试的结果有公示……法治时代,这些“有”,都是可以有的、应该有的。这些“有”,足以排挤暗操作、神题目的生存空间,足以排解“三没”应试者的疑虑纠结。阳光之下,作弊作恶的成本总是要大些,人们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也会大一些。

  最新消息称,美国和德国两家公司利用人事评价算法软件,正打算研发一个“数据挖掘系统”,以便在劳务市场有的放矢地打探出货真价实的“行业达人”。该系统基于对人们说话的语句(包括自由说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进行分析,测量他(她)在与人交流时句子的长度、选择的单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某些词类的应用频率、话语的语调、重音、语速和单词之间的停顿,由此给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供用人单位参考,比如一个求职者的敬业精神、证券公司的职员是否有风险意识、一个管理人员是否经受得住紧张(《新民晚报》12月19日)。这算不算是面试科学化的一个好消息呢?(周云龙)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