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交易量偏小,但从长远来看,交易制度、监管程序、投资思维存在显著差异的两大交易所的互联互通,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带来许多机遇。
历经半年多筹划,沪港通11月17日正式启动。首日交易情况呈现出“北热南冷”之势,沪股通买入120.82亿元,另有未成交的9.18亿元买入申请,卖出0亿元;港股通使用额度17.67亿元,剩余87.33亿元。尽管交易量偏小,但从长远来看,交易制度、监管程序、投资思维存在显著差异的两大交易所的互联互通,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带来许多机遇。
一是相互引进了增量资本。沪股通3000亿元、港股通2500亿元的投资额度,为两地股市带来的增量资本,有助于维持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内地蓝筹股、海外上市较少的板块以及A、H股股价倒挂的股票,将成为价值洼地,并回避香港股市估值偏高所带来的风险;对内地投资者来说,进入香港市场打开了新的投资渠道,香港股市的投资品种更加稳定,分红预期也更有保障,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投资策略获益。
二是为内地资本市场的“制度进口”打开了大门。相较而言,香港资本市场法制更健全,更与国际市场接轨,沪港通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实现买卖双方股票,但买卖的过程也为内地市场熟悉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进而引进成熟监管制度创造了条件。
三是巩固了沪港同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正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香港迄今仍为国际金融的重要中心。内地人民币资本投资香港股市,国际资本借助香港投资内地,将让两地的资金池进一步放大,从而巩固两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其中还包含了沪港可以共同繁荣,而无需有“瑜亮情结”的深意。
四是极大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全球货币的形成过程,通常都是先成为跨境结算货币,实现结算便利,再成为投资货币,沉淀到离岸市场,从而实现国际化目标。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在持续加快,作为结算货币已成为国际市场的显著存在,通过贸易、货币互换等安排,其在离岸市场的沉淀率也大大提高。而沪港通则为人民币以跨境证券投资的模式走出去开辟了新的通道。这一模式既操作便利,又由个人投资者主导,其分散状态有利于提高人民币使用效率,及时规避系统性风险。
可以说,沪港通是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优势互补的创新之举,具有实现两地共赢的广阔前景。而在超出资本市场的视野外,沪港通还折射了在内地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身影。如果说早期对外开放集中体现在贸易开放、引进资本等方面的话,沪港通代表的则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既涉及资本的交融,也涉及资本制度的交融。就此而言,其潜在价值并非用财富的增值程度即可衡量。(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