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南京市六合区原区委书记娄学全在家中自缢身亡。不久前,他在带领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成员到南京化工园考察调研时,接受化工园管委会的宴请,并收受慰问金,被免去六合区委书记和南京化工园党工委书记职务,并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9月19日《长沙晚报》)
娄学全为何自缢身亡,原因尚未可知,但总归是一个生命的离去,所以难免让人唏嘘感叹。如果人们单纯地基于一种对腐败的厌恶直觉,就对此事进行起哄式解读,显然不妥。毕竟,官员自杀事件各有不同,我们需要就事论事,需要有等待真相的耐心,需要有更为深入的思考乃至关怀。对待这类事件,我们该坚守一个常识:理性看待一个问题总比缺乏冷静地看热闹要好。
如果抛开娄学全的官员身份,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假设他是因抑郁自杀,大多数网民表现出的态度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抑郁自杀确实是可能存在的。早前,山东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白峰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他的亲属就透露,陈有多年抑郁病史。
所以,官员非正常身亡,究竟是“抑郁死”还是另有隐情,在真相还没出来之前,不能简单下结论,所有的质疑和推理都该有言论边界。其实,从以往的一些新闻信息来看,一些官员确实患有抑郁症。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官员的病情不能或者没有公开。而官员抑郁多半与压力相关。
官员的压力可能来自反腐风暴,可能来自“官场潜规则”,也可能来自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失望,还有可能来自上级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待。总之,为官有压力,权力伴随着压力,这也是一个事实。就拿当下来说,化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深化改革的难度、舆论监督的开放,就可能会让官员们感到压力重重。
早前就有媒体统计,自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被各级官方认定为自杀的官员达112人,涉及26个省份,上至省部级、厅局级,下至县处级、科级,几乎涵盖了每个层级。统计信息还透露,自杀的112名各级官员中,绝大多数都在一些重要部门任职,在团委、妇联等相对权轻的部门工作的寥寥无几。
只不过,就这一事件,也有消息称,娄学全事发前一天还在南京市委党校学习,所以有人怀疑是因为讲座中教授解读中央反腐风暴,娄在现场大受刺激,最后身亡。而结合他在官场经手过重大项目建设和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的履职经历,再加上不久前因顶风违纪的一段免职经历,其因畏惧被查而自杀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时下,公众对官员自杀事件高度敏感,很多时候会和反腐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反腐归反腐,压力归压力。我们不能因为腐败现象的存在,就说官员承受任何压力都是应当的,把官员当成抗压机器,也不能因为反腐高潮迭起,就认为反腐和官员非正常死亡存在必然联系。
官员作为政治精英,有压力是正常的,事实上,在这个社会,哪个职业没有压力?所以官员当然不能矫情。只不过,理解了官员们所面临的压力,我们对官员自杀事件或许就会多一份冷静和思考。当下,反腐败、整治官场歪风的力度不能减,但缓解官员的压力,为优秀干部创造条件,亦当有所为。所以,看待官员缢亡,应少些流言多些理性。(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