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国文化精髓之一就是贵和谐、尚中道。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与传统文化的取向一脉相承,与改革发展的需求协调一致。
当下,各种不和谐的现象依然存在。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的各种挑战,和谐的价值共识弥足珍贵,而一旦丧失了和谐稳定的大局,改革前途、人民福祉可能都会被断送。君不见一些国家,街头政治风起云涌,广场冲突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台,城头变幻大王旗,稳定、秩序、法治、理智荡然无存。喧闹狂欢之后,经济千疮百孔,社会凋敝沉沦,国家和人民陷入深渊。
在强调和谐重要意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角度思考如何推进和谐,达到和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和谐的基石是社会公正,即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人格尊严和发展平台。现如今,无论是户籍、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是简政放权、国企改革,都需要冲破利益藩篱,打破层层壁垒。除了改革者的担当和勇气,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可或缺,依法办事、科学决策、民主意识不可或缺,这也是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达成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只有继续对体制机制兴利除弊,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为发展扫除制度障碍,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不和谐因素。
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每个人都不是看客。不可能人人袖手旁观,而社会能够自臻于和谐。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社会就多一份和谐;超越法治边界,社会只会多一些暴戾之气。和谐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身边的每件事做起,从相互的理解宽容出发,和谐的建立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围棋大师吴清源认为“和谐相依,方成棋局”,当包括和谐在内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个人的“心灵罗盘”并被笃定践行时,社会和谐必将收获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东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