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热的“繁华”注定不能长久

时间:2014-06-18 15:04   来源:工人日报

   只靠公款消费“滋养”的经营活动无法长久,更不可能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过往的种种“繁荣”只是一时和表面,一旦政策发生改变,很难有立锥之地。“节俭令”下的新生活,才是市场主体真正遵从市场规律生存发展、优胜劣汰的正常生活。这种新生活,各方都要学会适应。

   据6月16日《京华时报》报道,时下的演出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一边是高度市场化的公司,市场份额在稳步上升;另一边是一些靠政府埋单和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的公司“繁华”不再,开始发愁怎样保持演出量和员工工资,其中不乏多个“中”字头演出团体及大型交响乐团,背后更有一批小演出公司轰然倒闭。

   出现这样的分化,业内人士称是因为一道“节俭令”——去年8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提出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更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

   通知所针对的,是之前一些地方用财政资金举办大型晚会的现象。为推广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文化,为吸引更多旅游者、投资者,不少地方重金打造节庆活动,其中,“群星璀璨”的晚会既是重头戏,也是活招牌。花公家的钱拉拉场子、见见明星、出出风头、发表些热情洋溢的讲话,既有面子又有政绩,不少官员乐此不疲。“大到一些城市举办的大型晚会,小到一些乡镇举办的微型演出,都会有不同的公司承办,此前这个行业起码有一半以上的市场是由政府包括国有企业埋单……”可以想见,一些凭关系、有门路的演出公司曾经是多么忙碌和红火,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无演出可接的“寒冬”。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行业、领域爆出了各种不适应,比如,一些餐饮企业尤其是高档会所会馆生意大为冷清,因为用公款吃喝的少了;一些回收高档烟酒、虫草的商家生意大幅缩水甚至堪称惨淡,因为给领导送礼的少了;一些卖鲜花,印贺卡、台历的商家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很多会议现场都“不摆鲜花、不插彩旗、不铺红毯”了。这些不适应都与政府部门工作作风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有很大关系。

   对这些变化,有人叫苦、有人抱怨、有人丢了“饭碗”或者考虑转行,但说得直接一点儿,这难道不是一些商家本来该有的生存状态吗?演出公司也好,餐饮企业也罢,大企业也好,小商家也罢,固然可以选择不同的风格和路线去吸引人,但归根结底应该在市场的规律和作用下去谋求生存发展之道,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国有企业的公款违规消费,或者利用一些不易察觉、查处的“灰色地带”赚钱。事实也证明,只靠公款消费“滋养”的经营活动无法长久,更不可能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过往的种种“繁荣”只是一时和表面,一旦政策发生改变,很难有立锥之地。

   说得再远一点,时下,还有多少企业、商家是凭借有关系、有背景,拿到他人无法轻易拿到的项目、资源赖以生存?这些人是否想过,有一天,当我们的法规、政策足够完善健全并且被切实执行,当我们对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要求、监管越来越严格有效时,今后的日子还能不能过?

   “节俭令”下的新生活,才是市场主体真正遵从市场规律生存发展、优胜劣汰的正常生活。这种新生活,各方都要学会适应。(林琳)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