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平实名举报陕西省韩城市人社局招考违规,排名第三的考生专业不符被查实除名后,这位父亲发现自己成绩排名第六的儿子王晨,仍然无法被正常递补录取:原本需招5人的岗位,最终只录取了4人。(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这原本应该是一段佳话。一个考生的家长,指出了政府机关招聘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然后被证实;政府部门呢,勇于纠错,而且又按照规定将举报者的儿子补录进去,多好的事儿啊。可在陕西韩城市相关部门那里,却没有续写佳话!为什么呢?
有关递补录取,这是韩城市当初招考设定的规则;而现在他们所谓的过了时效就不递补的制度依据是《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办法》,可在这个文件里,只规定了“对考察、体检不合格者,招聘单位不得聘用。空缺的名额,经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人事部门审批后,按成绩排名顺序依次递补”,并没有关于时效的限制。
现在很多人怀疑,当地之所以拒绝递补举报者的儿子,是因为父亲为了儿子补录,属于有意找茬,于是尽管找茬成功,但相关部门偏偏不让你目的得逞。这当然都是猜测,真相如何,还有待详细调查。
在这件事情中,也有人会觉得,父亲的目的本来就不“单纯”,所以不值得鼓励。不过,任何一个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其实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超脱。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着利益的驱动,才提高了监督的积极性。利益引导,要比那些道德说教更有用。换句话说,就是公民怀着私利去监督政府,只要监督的正确,政府不仅不应该去阻止,相反还应该多多鼓励。
作为政府部门,不要用错误掩盖错误,那样只会酿成更大的错误。这位父亲问此前违规怎么处理时,工作人员称,“这是我们的事,你管不着!”这样的表态,更让人觉得相关部门有小气、挟私报复的嫌疑。当地是不是因为父亲举报,所以“封杀”儿子,需要更权威的调查和回应。(王攀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