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一个名为“天都16区”的房产项目,自今年1月份被爆出未批先建属违章建筑以来,虽然监管部门3次发出停工通知,但该工程直至4月1日仍无合法手续却仍在施工。
违章建筑一直是城市顽疾,它不仅侵占城市空间滋生安全隐患,还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深受群众诟病。“天都16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置国家法律和监管部门的停工通知于不顾“野蛮生长”,如果不是主管部门有意“放水”,那就只能说明开发商“过于嚣张”。难道开发商不怕建筑被查封后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
当然怕!但开发商知道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事实上,未批先建的建筑物在宁夏银川并非首例,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少见。
违建为何屡禁不止?因为开发商已经摸清了相关部门的应对之策:造成既成事实后,相关部门大多只是罚款了事,到时还会给补办相关手续,而这点“车票钱”对早就上车了的既得利益者来说不过九牛一毛。正是由于摸准了监管者的心理,违建开发商们才会无所顾忌,敢于公然抗法。
这并非随意揣测。被“后买票”漂白的“先上车”行为近年来在全国多地均有出现。这一行为看似“罪”在开发商,其实却源自政府相关部门“令人捉急”的执行力,正是这些部门对违建行为“先上车后买票”的默许和放纵,才造成了这一顽疾久治不愈。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一部分违建一拆了之,对另一部分违建却允许“先上车可以后买票”,这种双重执行标准既加剧了社会对立,还弱化了法律权威,损害了政府信誉。
违建“先上车后买票”真就没法治?非也。违章建筑“野蛮生存”、违建开发商“嚣张无度”说明有关部门的督查和问责并未到位,如果将监管效果与监管者的“官帽”挂钩,哪个部门还敢懈怠?如果对违章建筑的处置坚持同一标准、同一力度,甚至揪出几只“老虎”“苍蝇”,打一打他们的嚣张气焰,违建频出之势或许就能有所缓解。(作者系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