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成龙在政协小组讨论时说,“我给别人的印象感觉我在中国内地很有办法,其实我根本没办法。我有一块地在内地,各种手续都办不下来,这个部门把我推到那个部门,推来推去,快8年了,都没办完手续,我准备放弃,不要这块地了”。
成龙的一席话像先前的“人在证途”“审批长征图”一样,再次点中了审批难、办事难的症结。不过,从电影明星口中道出,让人别有回味,因为在公众眼中人脉甚广的名人况且如此,普通群众和权力打起交道岂不更是苦不堪言。
在网络上,有人说,成龙的“8年之难”,说明权力面前人人平等,心理上稍有平衡。不过,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法治文明的象征,但在负能量十足的办事难面前,这样的平等还是不要最好。
审批当然要走程序,需要花时间,但这绝不能是8年。一块亟待开发的土地,如果只能“躺着睡大觉”,是生产要素的无谓闲置,影响经济效率。可以说,面对行政审批难,无人能够幸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改革的节奏需要加快。
人们看到,过去一年,中央政府在率先示范简政放权上是卓有成效的,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只用一年时间即完成了三分之二的简政放权承诺。虽然中央政府改革步调之快让人惊叹、力度超过预期,但公众对改革的切身感受还不明显,在两会上对审批难的吐槽也不时出现。
这是因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拥有更多错综复杂的审批事项,而且越往下越出现叠加趋势,职能重叠、舍不得放权等问题还存在,而且在接新放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仍处在调整之中。不过,地方政府的改革面广、量大,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切身感受,如果只是头扭身不转、转身节奏慢,那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成效就大打折扣,也会让公众产生“假改”之感。
中央政府的简政放权作为改革上篇,已经让公众看到了改革的决心与魄力;作为改革下篇的地方政府改革需要抓紧时间让公众看到改革成效,加快释放市场活力的步伐。到目前,上海、山西、海南、成都、兰州等10余省市都已制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年度计划,对地方政府来说,当前必须要做好的就是列出行政权力清单,以公开透明之举接受公众监督,从而倒逼改革提速。
2014年,公众的关注点一方面在于新的一年中央政府如何啃“硬骨头”,如何继续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的审批项目,另一方面,人们更加关注地方政府如何跟进改革节奏。很显然,对地方政府来说,不能让社会对政府自我改革的期待耗费太长时间,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步伐亟须加快。(马钰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