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换挡期”的经济,要重视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入手,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经济增长
临近两会,经济工作又成热点话题。放眼2014年,实现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态势逐步增强,外部需求环境趋于改善。从国内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投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加快成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力资本条件持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将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也要看到,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不小。受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追赶竞争,我们的出口增长面临挑战。而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依靠低成本和产能扩张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动力尚在孕育形成之中。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等潜在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资源环境约束仍在强化。
2014年经济要继续向好,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平衡好宏观调控、调整结构与深化改革关系,促成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了,即使增速降为中高速,也能维持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政府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稳增长,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加大对改善民生、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调结构,要推进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结构调整和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信息、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发展。
促改革,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推动垄断行业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平等使用创新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入手,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增强合力,如此,实现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经济增长。
(王一鸣/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