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年轻人让座的本位心态

时间:2014-01-20 14:29   来源:半月谈网

  如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如果遇到老年乘客,就不免遭遇尴尬乃至道德风险。

  前两天,在武汉的地铁上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60多岁的老汉,一上车就拍醒一个熟睡中的女孩,大声说:“快起来,我要坐。”女孩一头雾水:“你干吗?”老汉又嚷:“起来,我要坐。”女孩生气了:“你要座位不能好好说话吗?”老汉也激动了:“你爹妈没教你尊老爱幼吗?没教养!”

  这种事自然不止在武汉有,在别的地方也有;不止在地铁上有,在地面公交车上也有。年轻人没能在熟睡中给老年人主动让座固然要被骂为“没教养”,就是主动让座但行动不迅捷也要遭老年人训斥。如果说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美德,那么没让座或没及时让座,就是素质低下、道德不堪吗?坐个车、让个座也关乎道德,也要接受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

  “快起来,我要坐。”这话虽出自老年人之口,也使人觉得蛮横无理。凭什么用命令的口气要别人给自己让座呢?无非是凭年纪。年纪一大,仿佛就自然而然地跻身被尊之列了,又仿佛一切比自己年纪小的人都要无条件地向自己致敬。尊老总不能说错,但如果越年高就越应受到尊重,那么大家都不必比品行、比贡献,只要比谁活得长就可以了。这当然是昏话,连孔子都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历史上的贾谊、王勃都天不假年,他们得到的尊重绝不少于比他们活得更久的人。

  以为年纪大就有勒令别人让座的权力,大约是把尊老绝对化了。一个人老了,只表示他“去日苦多”,如何能因此证明他就比年轻人更有道德优势,或者他就有了道德制高点呢?倚少卖少固然不好,倚老卖老就对吗?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向来被视为维护封建等级而受到批判,但孔子也许只是在说,做君、父的要像君、父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做长辈的要像长辈的样子,做晚辈的要像晚辈的样子?不像样子的长辈,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不像样子的晚辈呢?年轻人没让座或不让座,或许和“教养”有关,老年人强迫年轻人让座就不只是“教养”问题。若有替他人父母代行教育之责的热情,又岂能不懂善可劝而不可强的常识?

  在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中,被人们讥为“为老不尊”的毕竟是少数。很多老年人非常体谅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生活不易,即使外出,也主动错开上下班高峰,遇有年轻人让座还加以婉拒。在另一面,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年轻人也绝非少数。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专家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个群体日益庞大的社会主体,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对社会的发展和走向产生重要影响。让座事小,可以喻大。在这个意义上,梁启超著于1900年的《少年中国说》,不仅年轻人要读,老年人尤有重温的必要。(滕朝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